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怒蛙的意思、怒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怒蛙的解释

亦作“ 怒鼃 ”。1.鼓足气的蛙。《韩非子·内储说上》:“ 越王 勾践 见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鼃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鼃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昔 勾践 式怒蛙,戎卒争蹈火。” 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状》:“臣谓羣臣苟有肯进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劝来者,此乃古人市骏骨、式怒蛙之意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之七:“勇於公战非私鬦,奬励还应式怒蛙。”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之四:“忍教 庄 蝶去,其奈怒蛙何。”

(2).大鸣或瞋目的蛙。 唐 柳宗元 《同刘禹锡述旧言怀感事》诗:“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元 周霆震 《犬鸡叹》诗:“雄鸡奋翼衔怒蛙,蛙被啄取声咿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怒蛙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汇,本义指鼓腹瞪眼的青蛙,后引申为对勇武之士的象征。《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鼓腹瞋目之蛙",强调其形态特征与内在气魄。

该词典指出,典故最早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记载越王为激励士卒,向怒蛙行礼以示敬重其勇猛精神。此行为被《吴越春秋》进一步阐释为"彼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赋予怒蛙以武士精神的象征意义。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怒"字在此非表情绪,而是通过"努目"的形态描写强化视觉张力。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记载:"蛙怒则腹膨",这种生物特性被文人提炼为刚毅不屈的人格化符号,常见于古代诗文赞颂忠勇之士。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历史研究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标注其文化引申义,强调其作为成语"怒蛙可式"的核心要素,该成语被收录于《中华成语大辞典》,成为中华武德文化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怒蛙”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意象与“鼓气之蛙”相关,常被用于象征勇气或表达特定情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鼓足气的蛙
    指因愤怒或激动而鼓胀身体的青蛙。这一形象最早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越王勾践为激励士气,向怒蛙行礼致敬,以此传达对“有气节者”的尊重。

  2. 大鸣或瞋目的蛙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同刘禹锡述旧言怀感事》中曾用“魂惊怯怒蛙”形容蛙鸣的震撼力,元代周霆震的诗句“雄鸡奋翼衔怒蛙”则描绘了蛙的激烈状态。


二、典故与延伸


三、注意

个别非权威来源(如)将“怒蛙”解释为“愤怒到极点的成语”,但这一用法未见于主流古籍或词典,建议以经典文献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澳溟白令海抱怨雪耻避诣财欲称説串昵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打躬作揖鞮汗多边扼亢拊背斐斐夫妻反目甘州子广播电台过拍赫真黄鹄诙调家传户颂简恣斤斗云京氏学齑身粉骨就涂即早口糜老眼銮轩论报露头谩怠墨丈寻常麑衣蟠据盘委披露破故纸谴让情歌青灰轻媚罄然清意任上日课撒脸声叉食爵帨帉树君松格托盘违才问理沃州人五凿献玉小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