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戒尺 ”。亦作“ 戒飭 ”。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戒方终日不离头。”《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 鲁迅 《朝花夕拾·丛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戒方”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作为抽象原则的释义(来自):
指戒除邪恶、远离罪恶的行为准则或处世方针,属于带有劝诫性质的成语。常用于教育或警示场景,强调遵守道德规范。例如在《查字典》中解释为:“戒除邪恶的方针或原则”,核心由“戒”(警戒、戒除)和“方”(方针、法则)组合而成。
作为具体物品的释义(来自、、):
指旧时私塾中用于体罚学生的木制工具,形似戒尺,兼具镇纸功能。如清代李渔《比目鱼》描述“戒方终日不离头”,鲁迅《朝花夕拾》提到“戒尺”作为体罚器具。此用法多见于明清文献,现代已逐渐消失。
注意:两种释义来源不同,建议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涉及古籍或历史场景,通常指实物;若用于道德劝诫,则偏向抽象概念。
《戒方》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戒止、禁忌的意思。可以用来描述一些行为或习惯不良的事情,如戒烟、戒酒、戒赌等。
《戒方》的拆分部首为戈和方,其中戈是左边的部首,方是右边的部首。根据部首的位置,可以快速找到《戒方》这个字。
《戒方》的笔画数目是8画,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书写不同的笔画才能形成这个字。
《戒方》是一个传统的汉字,在古代已经存在并被广泛使用。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被收录在各种字典中。
《戒方》的繁体字是「戒方」。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不过,《戒方》作为一个相对常见的字,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大致相同。
1. 他决定要戒方,戒掉一切不良习惯。
2. 我已经下定决心,戒方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3. 面对诱惑,他经常提醒自己要戒方。
1. 戒烟:戒掉吸烟的习惯。
2. 戒酒:停止饮酒,戒掉酗酒的行为。
3. 戒赌:放弃赌博,并改掉赌博上瘾的习惯。
1. 禁止:命令或规定不允许做某事。
2. 戒除:放弃、停止某种习惯或行为。
3. 制止:阻止某人或某事继续发展、进行。
1. 宽容:对某一行为或习惯采取宽容、不加禁止或限制。
2. 放任:对某人或某事不进行干预,放任其发展。
3. 放纵:对某人或某事过度纵容,不加管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