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讲究文辞华丽雕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黄人 《<清文汇>序》:“ 唐 宋 以还,乃立古文之顓名:论道经世者,或薄为丧志,而不屑染指;翫华绣帨者,又讋於客气,而不敢抗颜。”
“翫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文学创作中的文辞修饰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指讲究文辞的华丽雕琢,强调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辞藻的华美与形式上的精雕细刻。该词常隐含对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实质的批评。
该词多用于文学批评领域,既有肯定文辞雕琢的审美价值,也暗含对形式主义的警示。例如,刘勰主张“华”与“实”需平衡,而黄人则借“翫华”批评古文流弊。
总结来看,“翫华”体现了古代文论中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辩证思考,既有艺术追求,也需警惕浮华之弊。
《翫华》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wàn huá",意为欣赏美好的事物、享受华丽的景观。
《翫华》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羽”和“白”。它的总笔画数为15。
《翫华》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它是由《诗经·大雅·翫民》中的一句话“翫翫君子,如何不翫?”演变而来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翫華」。
在古时候,汉字《翫华》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据古代字典的记载,它的旧字形中羽和白的形状稍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1. 他站在山顶,翫华远眺,被壮丽的景色所震撼。
2. 我们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庭园,翫华了一整个下午。
- 组词:翫风(欣赏美好的风景)、华丽(美丽而富丽堂皇)、翫妻(宴乐宠妻)。
- 近义词:欣赏、赏鉴、鉴赏。
- 反义词:厌恶、不屑、讨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