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犯的意思、词犯的详细解释
词犯的解释
谓措词激切有所冒犯。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序》:“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輒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於此,所病亦在於此。足下来序,果有词犯文繁之説。”
词语分解
- 词的解释 词 (詞)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 犯的解释 犯 à 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错事情:犯错误。
网络扩展解释
“词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差异,但核心均与“用词不当”或“措辞冒犯”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
措辞激切冒犯()
指在文章或言论中使用过于直接、激烈的措辞,导致对他人或权威的冒犯。这一含义源于唐代白居易《和答诗序》的典故,原文提到与友人共同写作时,因追求表达精准而措辞过激,被评价为“词犯文繁”。
-
语言使用错误()
现代语境中,该词也可泛指用词不当或违反语言规范的行为,例如成语误用、语法错误等,强调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文学批评:用于评价古代或现代文本中措辞的尺度问题。
- 日常交流:提醒他人注意言辞的恰当性,避免因用词不当引发冲突。
延伸解析
- “犯”的深层含义:根据《说文解字》,“犯”本义为“侵犯”,引申为“触犯规范”()。在“词犯”中,体现为语言对他人情感或社会规则的越界。
- 历史背景:唐代科举考试中,考生常因文章措辞过激而影响成绩,白居易的用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语言分寸的重视。
示例
白居易在书信中自省:“足下来序,果有词犯文繁之说”,意指友人指出其文章存在措辞冒犯、篇幅冗长的问题。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文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和答诗序》原文(见、4、5)。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犯》这个词是指书写或使用字词出错或不准确的行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言”,右边是“犬”。它的总笔画数是10。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普遍,用于形容人们在书写或使用字词时犯下的错误。在繁体字中,词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在古代的汉字中,也有类似于“词犯”这样的字词来表达书写或使用字词不准确的情况。不过,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需要更具体的字词来详细说明。
以下是一个关于“词犯”的例句:“他在写作文时经常会犯些词犯的错误,需要多加注意。”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词犯”来组词,比如:词犯者、词犯行为等。然而,由于“词犯”是一个专门的词汇,没有太多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