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谱牒的意思、谱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谱牒的解释

亦作“ 谱谍 ”。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谱谍独记世謚,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谱牒之作,盛於中古。 汉 有 赵岐 《三辅决録》, 晋 有 挚虞 《族姓记》。 江 左有两 王 《百家谱》, 中原 有《方司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 夏衍 《方志学与家谱学》:“谱牒是记载一家一族的历史。这种著作形式始于 汉 代,到 魏 、 晋 、 南北朝 时期非常流行, 隋 唐 以后更有所发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谱牒,又称家谱、族谱、宗谱、家乘等,是系统记载一个血缘家族(通常以父系为主)世系繁衍、重要成员事迹及家族迁徙、族规家训等历史信息的特殊文献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制度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一、 核心定义与性质

二、 内容构成要素

一部完整的谱牒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谱序: 多篇序言,阐述修谱缘由、宗旨、过程、家族渊源及迁徙历史等,常由族中德高望重者或社会名流撰写。
  2. 凡例: 规定谱书的编纂体例、收录范围、书写规范等。
  3. 谱系图/表: 谱牒的主体部分,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家族成员间的世代传承关系。
  4. 世系录(传记): 对谱系图中重要成员(尤其是历代先祖、有功名或德行显著者)的生平事迹、官职、贡献、葬地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文字记录。
  5. 恩荣录: 记载家族成员获得的朝廷封赠、诰命、功名(进士、举人等)、匾额等荣誉。
  6. 族规家训: 规范族人行为、倡导伦理道德的家族法规和训诫。
  7. 祠堂、坟茔、祀产: 记录家族祠堂、祖坟的位置、形制以及用于祭祀的田产、房屋等。
  8. 艺文著述: 收录家族成员的诗文、著作、书画等。
  9. 字辈谱(派语): 预先制定的、供后代命名使用的辈分用字序列,是区分世代的重要标志。

三、 功能与价值

  1. 维系血缘纽带: 清晰记录血缘关系,防止世系混乱,强化家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传承家族文化: 保存家族历史、迁徙轨迹、重要人物事迹、族规家训、艺文成就等,是家族文化记忆的核心载体。
  3. 规范伦理秩序: 通过族规家训和尊祖敬宗的仪式,教化族人,维护家族内部的伦理纲常和社会稳定。
  4. 历史研究价值: 为研究人口迁徙、社会结构、民俗风情、地方历史、名人传记等提供了丰富的一手史料(钱杭,《中国宗族制度新探》,中华书局,1994年)。
  5. 寻根问祖依据: 是海内外华人华侨追溯家族根源、联络宗亲的重要依据。

四、 历史演变与现状

谱牒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世本、谱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谱牒成为选官、婚姻的重要依据,官修谱牒兴盛。宋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庶族地主的兴起,私修家谱逐渐普及并延续至明清乃至近现代。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宗法制度虽已瓦解,但修续家谱的文化传统在民间依然存在,其功能更多转向文化传承和寻根问祖(常建华,《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网络扩展解释

谱牒是古代记录家族或宗族世系、历史及相关信息的文献统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谱牒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是系统记载同一家族起源、世系传承、人物事迹、族规家训等内容的书籍。其核心功能为明血统、序昭穆(即明确家族成员血缘关系和长幼次序)。

二、内容构成

  1. 世系信息:包括族姓源流、家族分支(郡望支派)、代际传承表等。
  2. 家族规范:如家规、祠产管理、祭祀礼仪等。
  3. 人物事迹:记录家族成员的功名成就(如进士、官职)、重要事件等。
  4. 文献附录:可能包含家族著述、地契文书、皇帝诰命等历史资料。

三、形式与分类

四、历史意义

谱牒不仅是家族档案,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研究,被称为“民间志书”。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引用谱牒考证三代历史,体现其史料价值。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谱牒实例或编纂方法,可参考《史记·太史公自序》或地方家族档案馆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哀籥抱告备完便风不容口昌胤蝉緌蟹匡车载瓷版断绝地断灾二拔二郎腿否终复泰伏魔大帝服妖割席故而旱烟筒鹤厀哗哄淮南皇慈久别遽尔开从宽懈蜡腊橑子轮騑箩兜马鹿异形棉滚滚酿雪佞臣逆走碰手扁枯锖色愆谬桥松瑞典人三晋三臡骚牯扇对沈榆食盖实力授首水阴孙让通潮恸醉微班未沫稳操胜券险盭仙雀夏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