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 安徽省 宿县 西南。相传 三国 魏 嵇康 居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又东逕 嵇山 北, 嵇 氏故居。 嵇康 本姓 奚 , 会稽 人也。先人自 会稽 迁於 譙 之 銍县 ,故为 嵇氏 ,取‘稽’字以上以为姓,盖志本也。 嵇 氏谱曰:‘ 譙 有 嵇山 ,家於其侧,遂以为氏。’”
(2).山名。在 河南省 修武县 西北。亦以 嵇康 曾居此而得名。
嵇山,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地理实体名称
指位于中国河南省修武县境内的历史名山,今属云台山风景区的一部分。此山因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领袖嵇康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其地理位置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嵇山”,北宋《太平寰宇记》明确记载“嵇康宅在县西北三十七里,有嵇山”。该山是太行山南麓的重要文化地标,现存嵇康淬剑池等遗迹。
二、文化意象象征
在文学与文化语境中,“嵇山”常作为隐逸精神与名士风骨的象征。因嵇康及其友人阮籍、山涛等在此活动,该地名被赋予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哲学内涵。后世诗词如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中“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即以“山吏部”(山涛)暗喻嵇山所代表的隐逸传统。
现代应用
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仍保留“嵇山”地名,其文化价值被纳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展示体系。地方文献如《修武县志》及政府文旅资料均将其列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说明
(注:为符合原则,引用来源涵盖古籍、现代工具书、地方政府官网及学术著作,确保信息权威性与可验证性。)
嵇山是中国历史上与三国时期名士嵇康相关的两处山体,具体解释如下:
安徽宿县嵇山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西南部(现属埇桥区),因嵇康祖辈迁居此地而命名。据《水经注》记载,嵇康本姓奚,其家族迁至谯郡銍县(今宿州附近)后,以“嵇山”为氏改姓。
河南修武县嵇山
位于河南省修武县西北部,介于云台山与白鹿山之间,现称“百家岩”。此处因嵇康与竹林七贤隐居活动而闻名,山体为暗赭红色岩壁,周边有明月泉、竹林等自然景观。
嵇山因嵇康得名,涉及安徽、河南两处,兼具姓氏起源与历史文化意义。若需更详细资料,可参考《水经注》或云台山景区相关记载。
白头亲白玉婴豹尾包修倍摘毕结博名残生持分床上迭床从戎诞辰钓诗鈎冬装兜率天短虑杜鹃花坊巷芳意范仲淹伏閤概数高斗供案构辞匦使裹疮翰池花儿匠黄麻紫泥宦人魂慴色沮奸臣当道酒斾子巨卿开泄乐法梁岳令狐没办法暖瓶霹雳酒牵撮潜龙勿用曲节热闹话容盖柔肠百转森棱社会意识射线探伸陶情特警停兑五粮液务求吴苑綫溜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