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郑玄 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 郑司农 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我 太祖文皇帝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其后数迁五德,君非一姓,体国经野,建邦设都。”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三章:“往往於兵连祸结之时,举国糜烂之日,建立弘猷,体国经野,以为人极。”
“体国经野”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字面含义
引申含义
后泛指国家治理策略,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分配、官职设置等,体现古代统治者对国土和社会的整体规划。
文献来源
出自《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此处强调君主建立国家时需明确方位、划分都城与田野,并设立官职以管理民众。
社会结构背景
“体国经野”不仅是一个描述古代都城与土地划分的术语,更反映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对空间、权力、社会结构的系统性规划,对理解传统治理模式及城乡关系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体国经野》这个词指的是一个人具备了体国、经营国家和治理荒蛮之地的能力和才智。
拆分后,《体国经野》的部首分别是:身(shēn)、简(jiǎn)、示(shì)、亻(rén)。
拆分后,《体国经野》的总笔画数为:12笔。
《体国经野》一词来源于《庄子·天下篇》:“故《体国经野》之理,则吾犹存焉”。其中的“体国经野”描述了治理天下之道。
繁体字为「體國經野」。
古时候对《体国经野》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会使用类似的字形进行表示。
1. 治理一个国家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体国经野。
2. 他的能力足以体国经野,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
组词有:体国家、经营国家、治理荒蛮之地。
近义词有:治国安邦、国家统治、经营治理。
反义词有:破坏国家、荒废治理、无能为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