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言触犯。 元 戴良 《治平类要总序·纳谏》:“求諫如不及,纳諫如转圜;谅直者嘉之,訐犯者义之,愚浅者恕之,狂诞者容之。”
“讦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讦犯”由“讦”(揭发、告发)和“犯”(触犯、冒犯)组成,指通过揭露他人的过失、瑕疵或罪行来攻击或中伤对方。这一行为通常带有直言触犯的特点,常见于批评或指责的语境。
二、详细解析
词义侧重
使用场景
三、相关扩展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若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中元代戴良的引文。
讦犯(jié fàn)是一个中国汉字词语,由“讦”和“犯”两个字组成。
其中,“讦”是由“言”和“千”两个部首组成,属于秦篆字体。它在中国古代写法中,被称为“盟讦”,意为调查、查问。具体的笔画顺序为:“说”字形的左上角部分先写,“众”字形的右上角部分后写,中间先写“竖”,再写两个“横”。共计10画。
而“犯”则是由“犭”和“㐬”两个部首组成,犭是狗的象形,表示动物的形状,而“㐬”是声旁,表示与声音相关。具体的笔画顺序为:先写“犭”部分,接着写“㐬”部分,再写“犭”的尾巴。共计5画。
讦犯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讦访制度来调查违法犯罪的行为。讦犯则指通过讦访制度来追查敌人犯罪行为的人。
在繁体字中,讦犯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讦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采用的是秦篆字体。而犯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太大差异。
例句:
组词:讦查、讦访、讦告。
近义词:举报、揭发、检举。
反义词:助犯、帮凶、共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