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绝的意思、疏绝的详细解释
疏绝的解释
亦作“疎绝”。疏远断绝。 汉 王充 《论衡·非韩》:“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伤害之操,则交党疏絶,耻辱至身。”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下车,嫗逆访之曰:‘何久疏絶?’”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之三:“穷困日甚,亲友皆疎絶矣。”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专业解析
"疏绝"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成它的两个语素"疏"和"绝"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主要用于书面语或文言色彩较浓的语境。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
关系断绝,不再往来:
- 这是"疏绝"最核心和常用的含义。指人与人之间因疏远、隔阂、矛盾等原因而断绝联系、交往或关系。
- 疏: 本义为疏导、开通,引申为疏远、不亲近、关系远、稀少。
- 绝: 本义为断丝,引申为断绝、隔绝、停止。
- 组合义: 因疏远而导致关系彻底断绝。
- 例句参考: "他性格孤僻,渐渐与亲朋疏绝。" / "因政见不合,两位昔日好友最终疏绝。"
-
稀少到极点;几乎断绝:
- 此含义强调事物出现或存在的频率极低,近乎消失或断绝的状态。
- 疏: 引申义为稀少、不稠密。
- 绝: 引申义为穷尽、极、最。
- 组合义: 稀少到了极点,几乎没有了。
- 例句参考: "战乱之后,此地人烟疏绝。" / "这种珍禽在野外已踪迹疏绝。"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对"疏绝"的解释通常包含以上两层含义。
- 释义1: 亦作"踈绝"。疏远断绝。 [引用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释义2: 犹隔绝。 [引用来源:同上]
- (注:此处的"隔绝"可理解为因疏远而断绝往来,或指稀少隔绝的状态。)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在相关词条下(如查"疏"或"绝"的复合词部分)会收录"疏绝",释义侧重于关系断绝。 [引用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 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词收录,释义侧重关系疏远断绝。 [引用来源:李行健 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 《说文解字》(许慎):
- 虽未直接解释"疏绝",但提供了语素本义:
- 疏: "疏,通也。"(本义是疏通)。
- 绝: "绝,断丝也。"(本义是断丝)。 [引用来源: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后世整理版本)]
"疏绝"一词主要包含两层紧密相关的含义:
- (人际)关系断绝: 指因疏远、隔阂等原因导致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彻底断绝。
- 稀少到极点/近乎断绝: 指事物存在的状态极其稀少,几乎消失不见。
该词具有较强的书面语色彩,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破裂或事物濒临消失的状态。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疏绝”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ū jué,其核心含义为疏远断绝。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词义: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疏远而逐渐断绝,或情感、联系上的淡化与隔离。
- 字形:繁体写作“疎绝”或“疏絶”,属于同词异体。
出处与例证
-
古籍记载:
- 汉王充《论衡·非韩》中提到:“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伤害之操,则交党疏绝,耻辱至身。” 此处指因行为苛刻导致人际关系的断绝。
- 唐代白行简《李娃传》中,老妪问李娃:“何久疏绝?” 暗指长期疏远后的重逢。
- 宋代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中感慨:“穷困日甚,亲友皆疏绝矣。” 描述因贫困导致亲友疏离。
-
延伸用法:
- 可形容事物间的忽略或隔阂,如“志大才疏”中的“疏”即表示不细致。
使用建议
-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人际关系、情感纽带的中断或淡化。
- 搭配:常见搭配如“交党疏绝”“亲友疏绝”,需注意其情感色彩的消极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衡》《李娃传》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典)获取更详尽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连暗娼傲贤慢士阿呀背军边埵毕事帛书策罢常杨超群絶伦點解敌战斗方恶地恩举凡·爱克兄弟怫忤浮杂阁僚冠冕罕遘豪酋华节宦族惠勒-费曼理论混冥火候胶乳假牙瘠地捐躯赴难空壤论辜梅关门下督命令鸣橹辇致女士爬蛋飘茵前悔牵拘桥陵洽平秋色榷率升炼是件守持腾骞通路酒通文达理拖垮讬身贤明小餐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