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轮舶的意思、轮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轮舶的解释

即轮船。 太平天囯 黄畹 《上逢天义刘大人禀》:“ 英 法 公使 巴学礼 、水军提督 巴克 ,从轮舶前诣 天京 。” 清 黄遵宪 《樱花歌》之二:“一朝轮舶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自河运改行海运以来,轮舶往还,费省而效捷。”参见“ 轮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轮舶(lún bó)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相对少用但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船舶类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依靠机械动力(特别是轮机驱动)航行的大型船只,尤指用于海上运输的商船或客船。以下从词典释义、词源构成及使用场景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及专业工具书界定:

轮舶:指装有轮机(蒸汽机、柴油机等)作为动力装置的大型船舶,主要用于海上客货运输。区别于依靠风帆或人力的小型舟船,强调其机械化、规模化的航运特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二、词源解析

“轮舶”为复合词,其构成体现近代工业革命对航海工具的影响:

  1. 轮(lún):

    指“轮机”或“涡轮”,即船舶的动力机械装置(如蒸汽轮机、内燃机)。此用法源于19世纪西方船舶技术传入后,以“轮船”统称机械动力船。

  2. 舶(bó):

    古义指“航海大船”,《说文解字》释为“海中大船”。后专指远洋贸易船舶(如“舶来品”即指进口货)。

    来源:许慎(汉).《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二者结合后,“轮舶”一词在清末民初文献中逐渐定型,特指机械化的大型远洋船舶,反映近代航运技术的革新。


三、使用场景与语义演变

  1. 历史语境: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轮舶”常见于官方文书、航运公告及报刊,如《申报》中多有“外洋轮舶”“招商局轮舶”等表述,与“火轮”“汽船”并用,指代新兴的蒸汽动力商船。

    来源:《申报》影印本(1872-1949). 上海书店出版社.

  2. 现代用法:

    当代汉语中,“轮舶”一词已逐渐被“轮船”“货轮”“商船”等取代,但仍存于部分专业文献、历史研究及方言(如闽南语“lûn-po̍h”)中,用以强调传统机械动力船舶的范畴。


四、权威参考延伸

网络扩展解释

“轮舶”一词的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轮舶”拼音为 lún bó,是汉语中一个历史词汇,通常指代“轮船”,特指带有机械动力(如蒸汽机)的大型船只。该词常见于清末文献,与现代“轮船”含义相近。

2.词源与构成

3.文献用例

4.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类为成语,解释为“船只交替进出港口”的场景。但多数文献及权威来源(如、3、4)更倾向“轮船”的本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轮舶”主要用于清末至近代文献,指代蒸汽动力的轮船,兼具历史与工业色彩。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辞海》《盛世危言》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巴答百摺裙邦寄比佽布车嘈然成句筹筭出语措置裕如打悲阿殚竭吊线调营杜陵杰飞鸿烽火连年负版告难隔壁帐官禀孤文只义合什后丞花梗辉光放电胡秦奸萌角弓巾环积智眷寄峻险窥勘烂开銮仪卫谩诚绵天名相难阸霓旄膨胀系数皮蛋辟然日期上梢石密石塘署印四佞邃冲岁光岁饫条施通都巨邑土畜土岗王水象繇小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