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达岭的意思、八达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达岭的解释

在 北京市 西北 延庆县 南。为 军都山 山峰。 元 置屯军,称 居庸北口 。 明 弘治 十八年(公元1505年),置关城。城关气势雄伟, 长城 蜿蜒起伏,为首都游览胜地。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岔道八达岭》:“出 居庸关 ,北往 延庆州 ,西往 宣镇 ,路从此分,故名 八达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达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的一处重要地理与历史名称,其含义可从汉语词典角度及历史文化背景作如下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地理实体指代

    指北京西北郊的著名山岭,属燕山山脉军都山分支,地势险峻,为居庸关外重要屏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北京市延庆区境内的山岭,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字源解析

    • “八达”:取“四通八达”之意,形容此地为古代交通枢纽,可通往延庆、宣化、永宁、四海等多方向。
    • “岭”:指连绵的山脉或山脊,强调其地形特征。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历史文化内涵

  1. 长城核心关隘

    八达岭因保存完好的明长城而闻名,是万里长城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之一。其关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为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关键节点,印证了“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的军事地位。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八达岭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地标。

    来源:《世界遗产名录》UNESCO官网

三、文化象征意义

八达岭长城承载着“坚韧不屈、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其形象广泛出现于文学、艺术及外交活动中(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

来源:《中国文化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八达岭”一词的详细解释,可结合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1. 名称由来
    “八达”出自《子华子·晏子问党》,意为“四通八达”。根据明代《长安客话》记载,“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因其位于居庸关外口,连接延庆、赤城、张家口等多条要道,是古代交通枢纽和军事屏障,故得此名。

  2.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镇,东经116°65’、北纬40°25’,距北京城区约60公里。作为军都山山口,地势险峻,海拔1015米,是明长城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段落之一。

  3. 历史沿革

    • 早期修筑:战国时期已建有长城,北魏、北齐均在此加固;
    • 明代完善:弘治十八年(1505年)建关城,嘉靖、万历年间多次修葺,成为居庸关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 现代保护:1953年起陆续修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邓小平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倡议后进一步修缮。
  4. 文化意义
    八达岭是长城文化象征,见证了秦始皇东巡、李自成攻京、孙中山登临等历史事件。现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兼具军事遗迹与自然景观价值。其名称也被引申为“事物广泛连绵”的成语,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壮阔。

“八达岭”既指代四通八达的地理要冲,也承载了长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历史厚重感。

别人正在浏览...

爆燃逋课惨緑愁红吹歔黨固大弄东都东非耳闻不如眼见飞孛罕物涸坚横说竖说瓠巴恢诡浑球惛然讲考绛囊监寐甲姓羁魂趌趌救生就枕倦困决腹克肩一心拉近乎梁燕联姻六案孔目沦蔼马鬃雨秘幻佩觿諐阳起藏怯沮奇蓝侵近钦能琼酥秋室趣禅雀息荣崇入夜啬啬闪亮书名号耸羡速疾矘视填具同指文房四艺歍歑五桀仙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