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八儿的意思、马八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八儿的解释

亦作“ 马八二 ”。古国名。即 注辇国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按摩女子》:“ 马八二国 进贡二人,皆女子,黑如 昆仑 ,其阴中如火,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则有大益於人。”《元史·外夷传三·马八儿等国》:“海外诸蕃国,惟 马八儿 与 俱蓝 足以纲领诸国,而 俱蓝 又为 马八儿 后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西南海外诸蕃, 马八儿 、 俱蓝 二国最大而最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元 时曾一通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八儿(Mǎ bā ér)是古代汉语文献中对印度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称谓,源自梵语或波斯语音译,多见于宋元时期的史籍与航海记录。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马八儿”指代公元13—14世纪印度次大陆东南部的古代政权或地理区域,其核心位于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科罗曼德尔海岸(Coromandel Coast),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

    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2. 词源考据

    该词可能源于梵语“Malabar”(马拉巴尔)的变音,或波斯语对南印度地区的统称“Ma’bar”,意为“渡口”或“海峡”,反映其作为航海枢纽的地位。

    来源:冯承钧《西域地名》(中华书局,1980年)


二、历史地理背景


三、现代对应与学术考订

现代学界普遍将“马八儿”定位为印度东南部的潘地亚王朝(Pandya Dynasty)辖境。14世纪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亦在游记中描述该地区为“Ma’bar”,与汉语记载相印证。

来源:陈佳荣《古代南海地名汇释》(中华书局,1986年)


四、文献中的用例

例1

《元史·卷二百十》:“马八儿国,在南海之西……其王算咸五年遣使贡方物。”

例2

汪大渊《岛夷志略》:“马八儿屿,居加将门之西,地产翠羽、细布。”


马八儿是宋元时期汉语对南印度沿海地域的专称,兼具地理与政权含义,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印度洋贸易网络的认知,其考释需结合多语种史料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马八儿”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个海外国家名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词义
    “马八儿”是汉语音译词,亦作“马八二”,对应古国名“注辇国”(今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一带的朱罗王朝)。

  2. 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
    据《元史》记载,马八儿与“俱蓝”国(今印度奎隆)同为元代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是当时“海外诸蕃国”中具有影响力的国家,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

  3. 文献记载与趣闻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提到,马八儿曾进贡两名特殊女子,描述其“黑如昆仑,阴中如火”,可能与当地文化或传说相关。此记载反映了古代对异域风土的猎奇性描述。

  4. 名称演变与关联
    “注辇国”在不同时期文献中称谓不一,宋元时期多称“马八儿”,明代《五杂俎》等文献沿用此名,表明该名称在较长历史跨度内被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或具体历史事件,可查阅《元史·外夷传》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暴胀被疾逼厄愎盭冰寒壁塑补种朝升暮合鉏民打火刀黛蛾大陆坡地气杜门絶迹番使飞凫舃風星副辂隔音符号工饩遘谗关郡戛磨洊至金币开缺两合股份公司笼撚鹿港论诤罗落马粪纸軞车茅厕面斤秘而不言攮业能有偏柎请寄穷陆乞袁嚷喝上谄下渎少主生犷沈名慎时宋版宿禽退损拖绅外科文干文具卧床乡念嫌闲销铄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