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也写作“励”。激励节操。《淮南子·修务》:“故君子积志委正,以趣明师;励节亢高,以絶世俗。” 汉 孔融 《荐祢衡表》:“ 任座 抗行, 史鱼 厉节,殆无以过也。”《晋书·周虓传》:“故西夷校尉, 梓潼 太守 周虓 ,执心忠烈,厉节寇庭,遂婴祸荒裔,痛窴泉壤。”《镜花缘》第四一回:“ 卫 、 郑 、 楚 、 樊 ,厉节中闈。”
厉节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磨砺节操,坚守高尚的志向和气节。具体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砥砺节操
“厉”通“砺”,意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淬炼;“节”指人的操守、气节。故“厉节”强调通过自我约束与外界考验来锤炼品德,使节操如经打磨般坚贞不屈。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形容人修身严谨,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身。
坚守气节
在古代文献中,“厉节”常与“高行”并提,特指在逆境或诱惑中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例如《后汉书》中“厉节亢首,不随俗倾仄”的记载,凸显其刚正不阿、独立不移的精神内核。此义项在《辞源》中亦被明确收录,强调对志节的执着持守。
词源与文化意蕴
“节”的本义为竹节(《说文解字》),因其分段分明、质地坚硬,古人用以象征人格的坚韧与界限。“厉节”一词浓缩了儒家“士不可不弘毅”的修身观,如《中文大辞典》所述,其承载着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尤其在乱世中彰显士人的精神脊梁。
同义词:砥节、砺行、守节
反义词:失节、变节、屈节
参考资料:
“厉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注意:部分资料(如查字典)将“厉节”拆解为“严格遵循原则”,此释义与主流文献中的“激励节操”存在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百弊丛生百读不厌帮浦暴鳞杯渡昌炽成双作对澄鲜串联呆厮澹林癫癫痴痴恩怀房状藩岳岗地更其灌脓官商鬼吹灯黑间诨衣狐骚臭湔祓借饰机伶九天玄女军势开襟枯苗冷讥热嘲两性人联网领掇飗飘芒炎名不副实明庭披秉怯悔企业全息曲拳三恶撒呓挣僧宇神羊使棒市梢识时务水缸泰山石刻推诚置腹颓龄土主温风文章伯向导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