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操的意思、节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操的解释

[high moral principle] 指人的气节、操行。多用褒义

详细解释

(1).气节操守。《韩非子·五蠹》:“其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后汉书·伏隆传》:“ 隆 字 伯文 ,少以节操立名,仕郡督邮。”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吴翠凤》:“邑令敬其节操,为悬额题旌,并佽助焉。”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你这些鬼话……可决不能欺骗有血性有节操的革命党!”

(2).指乐曲的节拍。《文选·王褒<洞箫赋>》:“条畅洞达中节操兮,终诗卒曲尚餘音兮。” 李善 注:“言声有条贯,通畅洞达而中於节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节操”一词的含义可从传统语义和网络引申义两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传统语义:道德操守与气节

  1. 核心定义
    节操指人的气节、操守和道德原则,强调在逆境中坚守高尚品质的行为表现,如诚信、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
    历史上,它最初用于形容妇女的贞操(汉代),后扩展为泛指道德准则。

  2. 文化内涵
    传统语境中,节操是评判人格的重要标准,如《韩非子》提到“立节操以显其名”,《后汉书》中伏隆“以节操立名”。高尚节操者需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二、网络引申义:底线与调侃

  1. 语义演变
    网络用语中,节操被解构为“底线”或“下限”。例如“节操碎了一地”形容某人言行猥琐、无底线。
    “无节操”则指毫无原则的行为,常见于二次元文化,词性从贬义转为中性,甚至用于自嘲(如动漫CP讨论)。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爱好者群体,当他人言论或行为突破道德界限时,用“掉节操”委婉提醒。例如开过分玩笑或发表争议性内容。


三、总结对比

维度 传统含义 网络含义
情感色彩 褒义(赞美高尚品德) 中性/调侃(批判或自嘲无底线)
核心指向 道德原则、气节 行为底线、下限
典型用例 “苏格拉底坚守哲人节操” “这剧情太无节操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出处(如《韩非子》《后汉书》),可参考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节操》的意思

《节操》是一个中文词汇,指一个人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以及保持正直和端庄的行为方式。它凸显了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和廉耻感。

拆分部首和笔画

《节操》这个词是由“艹”和“朿”两个部首构成。其中,“艹”是草字头部首,表示植物;“朿”是一种古代兵器的名称,也代表“竹子”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字规范,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节:部首「艹」,笔画数量4

操:部首「艹」,笔画数量11

来源和繁体

《节操》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儒学经典《论语》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人们应该怎样行为的规范的讨论。

《节操》的繁体字为「節操」,在繁体中仍然保留了「竹」部作为「操」的部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节」字的写法有一些变异形式。比如,战国时期的古籍《説文解字》中,「节」字有时写作「⻏」和「⺌」。这样的写法是因为古人在书写时的个人偏好或地域差异造成的。

相对而言,「操」字的古代写法较为稳定,多数情况下以「艹」与「朿」结合的形式出现。

例句

1. 道德的失落是因为他丧失了节操。

2. 他的行为让人敬佩,他真是个有节操的人。

3. 做人应该有节操,不要轻易放弃原则。

相关组词

1. 恪守节操

2. 维护节操

3. 丧失节操

4. 保持节操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廉耻、道德、品德

反义词:放纵、无节制、失德

别人正在浏览...

嗷嗷白酋胞兄茶铛刍厩醋劲儿打捱答鼓戴圆履方登粟笛卡儿坐标鼎鼐和独茧缕耳挖子烦楚反是伏牛山盖棺定论归遁鬼中国家公园怀奇惶慄华裔建礼见笑蛟韅佳声家头加诸计功金凫金口玉言迥判九湃可塔扑支口具冷宫缭绫流滑逻檀梅须鸣柝某子忸忲鹏鼇千斤担劝进表稍安毋躁申详瞬动悚恧绥祭孙武体望土桧屯夕橐它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