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惶栗 ”。恐惧。 唐 康骈 《剧谈录·田膨郎》:“内官惶慄谢罪。” 柔石 《夜底怪眼》:“ 莱托娜 用同一种深黑色葬衣,没界限地披着城内城外--披在怒号不平的海潮上,也披上人心惶栗而不敢做声的宝城。”
“惶慄”是一个汉语词汇,现多写作“惶栗”,由“惶”和“栗”二字组成:
单字释义
组合含义 两字叠加后,形容人因极度恐惧或紧张而既惊慌又发抖的状态,常见于文学性描述,例如: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他浑身惶栗,冷汗涔涔。”
近义词与用法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补充例句或背景信息。
《惶慄》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极度恐惧、十分害怕的状态。它描述了人在面对强烈的惊吓、不安或恐惧时的心理状态。
《惶慄》的部首是心(xīn)和心字旁。它的拆分部首是“忄”,表明它与心理、情感相关。在汉字中,“忄”常常表示与情感、心理有关的词汇。
《惶慄》共有11个笔画。
《惶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是一个古代汉字。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惶慄」。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与现代有所不同。《惶慄》在古代的写法是「惶伣」。这种写法在明清时期逐渐被现代的写法所取代。
1. 面对大自然的威力,他感到十分惶慄。
2. 身处陌生的环境,她感到莫名的惶慄。
1. 惊惶:极度惊恐的状态。
2. 惶恐:极度害怕和不安的状态。
3. 惶然:形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近义词:恐惧、恐慌、惊恐。
反义词:平静、安心、镇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