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基礎教育的意思、基礎教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基礎教育的解釋

國家規定對兒童少年實施的最低限度的教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基礎教育是國家規定的、為兒童和青少年成長奠定知識與社會能力基礎的最低限度教育體系。其核心特征可通過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定義與性質
作為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通過傳授語言、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培養獨立思考、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實現"如同蓋房子先打地基"的關鍵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定義為"向所有人提供的最低限度知識和社會準則"教育。

二、教育階段劃分
•狹義範圍:九年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
•廣義範圍:涵蓋學前教育(幼兒園)、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延伸範疇:家庭教育與社會生活知識教育也被視為補充形式

三、核心功能目标

  1. 知識奠基:通過語言、數學等學科建立認知框架
  2. 能力培育:發展批判思維、問題解決和團隊協作能力
  3. 社會化預演:通過學校規則體驗社會運行機制
  4. 人才篩選:通過階段性評估實現教育分流

四、國際實踐與中國特色
全球160+個國家将基礎教育視為國家發展戰略重點。我國自1986年實施《義務教育法》以來,基礎教育覆蓋率已達99.8%,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升至91.2%,正在向十二年基礎教育體系過渡。

五、發展趨勢
當前教育創新更強調核心素養培育,通過STEAM教育、項目式學習等模式,促進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轉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基礎教育每增加1年投入,個人終身收入平均提升8-10%。

可通過訪問教育部官網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闆塊獲取最新政策動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基礎教育的意思

基礎教育是指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而進行的教育。它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階段,為後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拆分部首和筆畫

《基礎教育》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對”和“孑”,其中“對”是右邊的部首,表示人對人之間的關系;“孑”是左邊的部首,表示孩子。整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和起源

“基礎教育”一詞最早出現于現代漢語中,是在中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在意義和實踐上都是對傳統教育體系的一種革新和創新,旨在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繁體寫法

《基礎敎育》是繁體字中“基礎教育”的寫法。繁體字在台灣、香港等地仍然廣泛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基礎教育”一詞并沒有具體的固定寫法。因為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略有不同,所以在古代可能采用了一些不同的寫法和表達方式。

例句

1. 基礎教育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石。 2. 他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組詞

1. 基礎教育體系 2. 基礎教育課程 3. 基礎教育改革 4. 基礎教育水平

近義詞

初等教育、小學教育、基本教育

反義詞

高級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