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基礎教育的意思、基礎教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基礎教育的解釋

國家規定對兒童少年實施的最低限度的教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基礎教育是指國家教育體系中對公民進行文化素質培養和基本知識技能傳授的初始階段,其核心目标是為個體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奠定根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部分,包括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這一概念可從四方面闡釋:

  1. 學段構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七條規定,基礎教育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小學至初中)以及高中教育,其中九年義務教育屬于法定強制教育階段。

  2. 核心目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2030行動框架》指出,基礎教育需培養學生讀寫算能力、科學素養、社會認知及道德價值觀,使其具備適應社會變遷的基本能力。

  3. 課程體系特征

    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确,課程設置遵循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原則,包含語言、數學、科學、人文、藝術、體育六大領域,注重知識連貫性與實踐應用結合。

  4. 社會功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報告》強調,基礎教育通過縮小區域教育資源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并為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輸送合格人才,構成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基石。

網絡擴展解釋

基礎教育是國家規定的、為兒童和青少年成長奠定知識與社會能力基礎的最低限度教育體系。其核心特征可通過以下五個維度解析:

一、定義與性質
作為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基礎教育通過傳授語言、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培養獨立思考、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實現"如同蓋房子先打地基"的關鍵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定義為"向所有人提供的最低限度知識和社會準則"教育。

二、教育階段劃分
•狹義範圍:九年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
•廣義範圍:涵蓋學前教育(幼兒園)、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初中+高中)
•延伸範疇:家庭教育與社會生活知識教育也被視為補充形式

三、核心功能目标

  1. 知識奠基:通過語言、數學等學科建立認知框架
  2. 能力培育:發展批判思維、問題解決和團隊協作能力
  3. 社會化預演:通過學校規則體驗社會運行機制
  4. 人才篩選:通過階段性評估實現教育分流

四、國際實踐與中國特色
全球160+個國家将基礎教育視為國家發展戰略重點。我國自1986年實施《義務教育法》以來,基礎教育覆蓋率已達99.8%,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升至91.2%,正在向十二年基礎教育體系過渡。

五、發展趨勢
當前教育創新更強調核心素養培育,通過STEAM教育、項目式學習等模式,促進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轉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基礎教育每增加1年投入,個人終身收入平均提升8-10%。

可通過訪問教育部官網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闆塊獲取最新政策動态。

别人正在浏覽...

播厥不釘對超摅巢軒沖歲礎泣而雨慈誨摧頽促坐帶便敵意反比例涵星研換兌呼吸商簡勞減薪郊遂擊梆金蘭友矜闵僒束空辭狂飲暴食臉貌理語龍酹馬食梅蘇丏緣拇陣拈華摘豔尼龍襪拟托骈賦屏泥坯銷剖觚潛耀砌累情玩秦晉之好求爹爹告奶奶棄繻驅鷄上校深省石矴勢阱石密水楗碩記嗣曆堂檐讨類知原倜踼頭報瓦罐僞币遐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