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鞴的意思、射鞴的详细解释
射鞴的解释
1.亦作"射鞲"。
2.射箭用的皮制臂套。
词语分解
- 射的解释 射 è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 * 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有所指:暗射。影
- 鞴的解释 鞴 è 把鞍辔等套在马身上。 〔鞲鞴〕见“ 古代的鼓风吹火器。鞲”。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射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射鞴”(shè gōu)指射箭时佩戴的皮制臂套,主要用于保护左臂,防止弓弦回弹造成擦伤。该词在古籍中亦写作“射鞲”或“射韝”,属于异体字现象。
2.历史文献依据
- 《仪礼·乡射礼》:汉代郑玄注释“遂,射韝也,以韦(皮革)为之,所以遂弦者也”,表明其材质为皮革,功能与弓弦相关。
- 《说文解字》:清代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射韝”在《诗经》中称“拾”,《礼经》中称“遂”,《内则》中称“捍”,实为同一类护具的不同名称。
- 文学作品:唐代沈佺期《独坐忆旧游》有“宫人罢射鞲”之句,反映其实际使用场景。
3.功能与使用场景
射鞴是古代射礼或军事训练中的必备护具,通常佩戴于左臂(因右手拉弦)。其作用类似现代运动护具,兼具实用性与礼仪性。
4.相关词汇辨析
- 异体字:“射鞲”“射韝”均为同一物的不同写法。
- 别称:因时代和典籍差异,又称“拾”“遂”“捍”等,但核心指向护臂工具。
若需更深入研究,建议参考《仪礼》《说文解字注》等权威古籍或专业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射鞴
射鞴(shè bèi)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射:部首为弓,总笔画数为5。
鞴:部首为革,总笔画数为18。
来源
射鞴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四年》中,原意是用弓射箭来推动鞴(béi,古代用来将谷物风扬净糠秕的一种器具)。
繁体
射鞴的繁体字为「射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射鞴的汉字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射的古代写法为「射」,鞴的古代写法为「鞞」。
例句
他用射鞴将谷物风扬净糠秕。
组词
射箭、射击、射中、射手、射程、射线。
近义词
射矢、射球,射箭。
反义词
收鞴、停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