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过错。《三国志·魏志·曹洪传》“於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闕,慙愧怖悸。”
(2).缺失。《宋史·河渠志七》:“连岁雨泽愆闕,江湖退缩,渠形尤亢。”
“愆阙”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愆”与“阙”两个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过失、差错或缺失。具体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单字溯源与词义叠加
“愆”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罪过;过失”,如《尚书·说命》载“其永无愆”;“阙”本义指宫门两侧的高台,后引申为“缺点、空缺”,如《诗经·大雅》云“衮职有阙”。二者组合后,词义偏向“因疏忽或过失导致的缺失”,常见于古代政论或修身语境。
二、古籍例证与语境分析
《后汉书·桓帝纪》载诏书“政有愆阙,眚灾屡发”,此处“愆阙”指施政疏漏;北宋曾巩《救灾议》云“惧天下之吏有愆阙”,则强调官吏履职中的过失。两例均体现该词用于批评制度或行为的不完善性。
三、近义词辨析
与“愆尤”“阙失”等词相比,“愆阙”更侧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系统性缺陷。清代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指出:“愆谓过差,阙谓不周”,说明二字叠加后兼具“错误”与“不周全”双重语义层次。
四、现代使用范畴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属罕用词汇,但在研究古代法制史、伦理思想时仍具学术价值。如当代学者研究《唐律疏议》时,常以“刑政愆阙”分析唐代司法制度的漏洞。
“愆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愆阙”多用于书面语境,既可指具体行为错误,也可抽象表达事物缺陷,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白环半导体三极管并臻搀假重提旧事出迓翠竹得勿典租吊笼跕屣嫡统飞鸾翔凤讽诵风雨对床浮厝感皇恩鬼燐含辛忍苦河典简愿交白卷骄妬禁院具修看中旷旷宽狥李郭仙舟理人马首免予刑事处分明眼南台牛拉搭翩联牝鸡晨鸣贫生钦嘉劝酬渠渠茹菜乳下撒撇上除设口神筹霜凋夏绿死绥所已天牛体认提心在口外命夫婉曼为渊敺鱼,为丛敺雀温吞寤怀五粒风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