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翠的意思、积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翠的解释

(1).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攒素既森蔼,积翠亦葱芊。” 张铣 注:“松柏重布,故云积翠。”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范成大 《谒南岳》诗:“浓嵐忽飘荡,积翠浮云端。” 清 金农 《宿焦山》诗:“縹緲松寥山,积翠下无路。”

(2).指青山。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吾欲炭鞴阴阳,鑪燃天地,鼓将邐迤之濬谷,写破连延之积翠。”

(3).指春季。 唐 刘长卿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诗:“积翠下 京口 ,归潮落山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翠"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累积的青翠之色,常用于描绘山林草木茂盛、苍翠浓郁的自然景象。该词由"积"(聚集、累积)和"翠"(青绿色)组合而成,形象传达出层层叠叠、深邃葱茏的视觉感受。以下为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


一、词典释义

  1. 累积的翠绿色

    指草木繁茂形成的浓郁绿色,常形容山林或植被覆盖之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83页)

    例:"山峦积翠,云霭缭绕。"

  2. 代指苍翠的山林或草木丛生之处

    通过色彩借代整体景观,凸显自然生机。

    来源:《辞海》(第七版,第2315页)

    例:"隐居积翠之间,远离尘嚣。"


二、文学意象与用法


三、权威典籍用例

  1. 《文选·谢朓〈敬亭山诗〉》: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

    注:诗中"交藤荒且蔓"暗合"积翠"意象,后世评注常引此例。

    来源:萧统《文选》卷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注: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释"好林泉"为"积翠之境"。

    来源: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


四、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积翠"仍用于:


"积翠"以凝练的语言承载深厚的自然美学内涵,其权威释义与文学基因使其成为汉语中极具生命力的经典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积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形容草木繁茂
    指翠绿色层层重叠的景象,多用于描绘植被茂密的状态。例如唐代杜甫《玉台观》中“中天积翠玉臺遥”,宋代范成大《谒南岳》中“积翠浮云端”均用此意。

  2. 代指青山
    因山峦常覆盖茂密植被,故以“积翠”借喻青山。如唐代黄滔《融结为河岳赋》中“写破连延之积翠”,清代金农《宿焦山》中“积翠下无路”均属此类用法。

  3. 象征春季
    因春季草木萌发、绿意盎然,古人以“积翠”暗指这一季节。唐代刘长卿诗句“积翠下京口”即用此引申义。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积翠亦葱芊”,后成为诗词中描绘自然景色的常用词。其意象兼具视觉美感与季节特征,多用于文学创作。

别人正在浏览...

抱哺悲悔逼赶愎过波诡才料操之过蹙晨参暮礼趁兴丑谑矬小错仪画制蹙郁刀室敌卤诽谐封豨富老斧依含冤莫白花红柳绿圜墙互词荟蕞昏鄙简径骄肥妓馆军人口糜吏佐聋哑症搂头盖脸漏网之鱼陆绩怀橘庐山真面马屁浡民族英雄木牛流马平衢浅涩巧挴砌跟气密擩祭社稷生民深恶痛绝射频污染慑慴尸臣食水首鼠两端叔公随缘逃遯望雅未已虾魁销附袭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