愎过的意思、愎过的详细解释
愎过的解释
坚持过失。《吕氏春秋·似顺》:“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諫,以至于危。”
词语分解
- 愎的解释 愎 ì 固执任性:愎谏。刚愎自用。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过的解释 过 (過) ò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超出:过于。过度(?)。过甚。过奖(谦辞)。过量(刵 )。过剩。过犹不及
专业解析
“愎过”是由“愎”与“过”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固执己见且坚持错误,不肯悔改。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 “愎”:本义指倔强、顽固,《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有“愎狠以逞”的用例,强调刚愎任性的性格特征。
- “过”:意为过失、错误,《论语·学而》中“过则勿惮改”即指对待错误的态度。
合而释之,“愎过”指人在明知自身行为或观点存在谬误时,仍执意坚持,拒绝修正。例如古籍中“愎过自用,不可教谕”的表述(《汉语大词典》),生动刻画了该词批判的负面品行。
此释义参考自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005年版)及《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相关用例可进一步查阅权威辞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愎过”是一个文言词汇,由“愎”和“过”组合而成,意为坚持错误、固执己见且不肯改正。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愎:本义为固执任性,不听从他人意见。如“刚愎自用”指倔强固执、独断专行。
- 过:指过错、过失。
- 合义:指明知有过错仍坚持不改,甚至拒绝劝谏。如《吕氏春秋·诬徒》提到“不肯自非,愎过自用”,即强调这种态度。
2.文献出处
- 出自《吕氏春秋》:
- 《诬徒》:“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形容人将错误归咎于自身却不肯反省。
- 《似顺》:“世主之患,耻不知而矜自用,好愎过而恶听谏。”——批评君主因自负而拒绝纳谏。
3.用法与引申
- 语境:多用于批评性描述,强调主观上的顽固和是非不分。
- 近义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文过饰非。
- 反义词:从善如流、闻过则喜。
4.现代关联
- 现代汉语中,“愎过”一词较少单独使用,但“刚愎自用”仍常见,二者核心含义相通,均警示人应避免自负和拒谏。
总结来看,“愎过”是结合行为与态度的贬义词,凸显对错误的坚持和对他人意见的排斥,需结合具体文言语境理解其深层批判性。
别人正在浏览...
挨饿板槛不恰好仓史唱道情长康趁夥打劫传坐处境撺鼓儿答对单帐点菜滇滇迪斯尼乐园枓栱端懿发精飜黄倒皂分剟桂宫兰殿蒿径何刘禾桶怀愿贿纵金兰契谨身节用疾日钜灵可朱浑跨班扩淡临难不惧辘轳体木镳硇洲内太师仆媵前娘秋清日炙风筛软棉山阴沙涌神仙会石兰矢志不摇收去寿享期颐耍笑姝好天德退膛尪卒位分诬诡吾丘子无射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