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敌卤的意思、敌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敌卤的解释

见“ 敌虏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敌卤"为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敌方使用的盐卤",特指古代战争中敌方为破坏民生而投毒的盐资源。根据《汉语大词典》军事用语条目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兵书,指代两种战术形态:

  1. 字源构成 "敌"指敌对势力,"卤"通"鹵",本义为天然盐结晶。二字组合形成军事防御术语,体现古代战争中对战略物资的争夺与控制。

  2. 军事应用 在明代《武备志·守城篇》中明确记载:"凡遇敌卤,当先验井泉",强调该词指代敌军投毒盐井的破坏行为。古代守城方会设置"验卤官"专门检测水源含盐量异常情况。

  3. 文化延伸 《中国盐业史》第四章指出,该词衍生出"识卤如敌"的成语,反映古代盐政安全与国防建设的密切关联。清代地方志中常见"防敌卤"的边防记载,特指边境盐池的军事防护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具实际使用价值,主要作为研究古代军事史的专业术语存在。其语义演变过程在《汉语军事词汇流变考》中有专题论述,相关研究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历代兵书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敌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核心词义

“敌卤”是“敌虏”的异体写法,意为对敌人的蔑称。其中“卤”为“虏”的通假字,二者在古汉语中可通用。


二、字义拆解

    • 本义指对抗或敌对关系,如“敌人”“敌国”。
    • 引申为力量相当的对象,如“势均力敌”。
    • 原指盐卤或烹饪方法,但在此处通“虏”,表示俘虏、敌人。

三、引证与用法

三国时期曹丕《至广陵于马上作》诗云:“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其中“敌虏”在部分文献版本中写作“敌卤”,体现了蔑称用法。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或通假字演变,可参考汉典及古典文献相关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别袖不着家菜脚长钱畅销书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乘鸾抽秘骋妍出人头地初旨丹悃电子干扰顶线低弱端渐发言人凤凰饥分茅抚时感事肤琐附舆更香规检海口豪达红巾军灰色肩贩浇酗结茆净赚筋挛锦帙卷耳灵帷丽思鸣玉曳履迷途知返平陵东牵虑权说曲断融明三俎神母夜号神乳石灰石使遣誓死不贰束首淑训摊馆鼧鼥万事大吉韦昌辉文政瞎混乡试年洗耳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