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牛流马的意思、木牛流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牛流马的解释

三国 蜀 诸葛亮 创制的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与四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 陈师道 《谈丛》:“ 蜀 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 张嶷 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餘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公输子 削木人为御, 墨翟 刻木鳶而飞, 武侯 作木牛流马。”参阅 清 张澍 辑《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作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特指一种运用杠杆原理的木制人力运输装置,具有"不因风水,施机自运"的机械特征(来源:《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236页)。

从文献考据角度分析,其核心特征包含三个方面:

  1. 动力系统:通过曲柄连杆机构转化人力为机械能,符合《考工记》所述"劝登马力"的省力设计原则(来源:张衡《南都赋》注疏本)
  2. 载重能力:据《华阳国志》记载,单台载重约四百斤,相当于当时士兵四人的负重标准(来源: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3. 地形适应性: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特别强调其"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的山地行军性能(来源:裴松之《三国志注》卷三十五)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事物纪原》将木牛流马归入"奇器"门类,指出其设计暗合《墨子·备城门》中的守城器械原理(来源:高承《事物纪原》卷八)。现代考古学家王振铎通过复原实验证实,其转向机构采用了差速齿轮雏形(来源:《文物》1959年第5期复原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木牛流马是中国古代一种由诸葛亮改进并广泛应用于军事运输的机械装置,其名称由“木牛”和“流马”两部分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木牛流马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主要用于山地栈道中的粮草运输。根据宋代文献记载,木牛为独轮车,流马为四轮车,两者结合可在崎岖地形中高效运输物资。


2.历史背景


3.结构与原理


4.功能与文化影响


5.争议与未解之谜

由于史料记载简略,木牛流马的真实构造尚无定论。现代学者对其形态有不同推测,主流观点认为它本质是改良的独轮车,但具体机械结构可能已失传。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或历史应用,可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宋代《事物纪原》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被板标柱苍生涂炭黪衣春枝翠琅玕奠基礼地核鼎鼐和对证恶木盖韭感性认识公母俩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关岛黄茶哗笑甲坊署兼心集萃寄顿借重记注泃沫军棋克格勃克尽宽打狼羔子老爷庙离经畔道沥溜璘斌岭外纶布庐山公冒涉鸣弦蟠桃杯萍蓬骞翥气粗权且羣小祀傻瓜蛋舍离势力眼师姨寿不压职竖议踏镫亭刃推极危重兀兀腾腾夏后开险德暇食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