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坦的四通八达的大路。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长思肃以永至兮,涤平衢之大夷。”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平衢脩且直,白杨信裊裊。”
“平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平衢”指平坦的四通八达的大路,强调道路宽阔、无阻碍的特征。其中“平”表示平坦,“衢”指街道或交通要道,组合后形容畅通无阻的道路。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阮籍的《清思赋》,原文为“涤平衢之大夷”,后南朝谢灵运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也用“平衢脩且直”描述道路的平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引用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平衢》是指两座城门之间的街道或道路。这个词用来形容两座城门之间的街道是平直无阻的,可以顺利通过。
《平衢》的部首是衤(衣服),笔画为13画。
《平衢》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平出晋楚之衢,以达鲁阳。”意为开辟出通往鲁阳的平直街道。后来渐渐演变为指代城门之间的街道。
《平衢》的繁体字为「平衢」。
在古代,有时会将《平衢》写作「坪衢」,两者的意思相同。
1. 这座城市的《平衢》宽敞而整洁。
2. 他沿着《平衢》走来,一直向前,直到看不见尽头。
平坪、平路、大街、道路
大道、大街、干道、要道
抄近道、弯曲小巷、狭窄小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