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
“贾生涕”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表达对国家局势的深切忧虑和感伤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处与典故
该词源于西汉贾谊的《治安策》。贾谊在奏疏中向汉文帝陈述政事时,提到当时国家的隐患,用“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形容问题的严重性(《汉书·贾谊传》记载)。后世将这种忧国之情凝练为“贾生涕”。
具体含义
指代对国家内忧外患的悲愤与无奈,如诸侯割据、匈奴侵边等乱象引发的痛心之情。贾谊虽身居低位,仍多次上书直言,其情感成为文人表达爱国情怀的象征。
后世引用
唐代诗人李白在《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中写道“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孟郊、清代刘汉藜等也借该典故抒发对时局的感慨。此外,亦有“贾生泪”等变体表达相同含义。
现代用法
现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形容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深切关切,带有历史厚重感和文人情怀。
这一成语浓缩了贾谊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精神,成为中国文化中忧国忧民的典型符号。
《贾生涕》指的是贾生(贾宝玉)哭泣的样子。贾生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他有时会为一些悲伤或气愤的事情而流下眼泪。
《贾生涕》的拆分部首为:贝水彳氵(贝部、水部、彳部、氵部)。
《贾生涕》的总笔画数为:17画。
《贾生涕》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及其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百态。
《贾生涕》的繁体字为:賈生涕。
在古时候,汉字的结构和形态会有些变化,所以《贾生涕》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区别。不过,由于《贾生涕》属于虚构的人物名,没有具体的古汉字写法。
1. 贾生涕流不止,哭得无声无息。
2. 看到贾生涕的模样,我不禁感叹他的悲伤。
1. 贾府:指《红楼梦》中贾家家族的府邸。
2. 生活:指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和方式。
3. 涕泪横流:形容眼泪如泉水般涌出。
悲伤、哭泣、垂泪。
欢笑、喜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