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郊天赦的意思、郊天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郊天赦的解释

皇帝郊祀大礼后赦免罪犯。亦指赦免的诏书。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要我饶你呵,则除是九重天滴溜溜飞下一纸郊天赦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郊天赦"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殊礼制含义的专有名词,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三个维度:

一、释名溯源 该词由"郊天"与"赦"构成复合词。"郊天"特指帝王在都城郊外举行的祭天典礼,《周礼·春官》记载"以祀祀昊天上帝",而"赦"即赦宥制度。二者结合指代祭天典礼时颁布的特赦令,源自《汉语大词典》对"郊赦"的释义演变。

二、礼制特征

  1. 施行时间:通常选择冬至日南郊祭天或孟春祈谷等重大祭祀节点,如《宋史·礼志》载"每岁冬至,圜丘祭天,赦有差"。
  2. 赦宥范围:涵盖除"十恶"外的各类罪犯,《唐律疏议》规定"其犯十恶者,虽会赦,犹除名"。
  3. 仪式流程:包含斋戒、燔柴、献祭、宣读赦书等环节,北宋《政和五礼新仪》详载郊赦仪轨。

三、历史沿革 该制度肇始于汉代,《汉书·文帝纪》首见"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的郊赦记录,经唐代制度化,至宋代达到完备,《宋会要辑稿》载有淳化三年"南郊赦书"全文。元代后逐渐式微,明清多改称"恩赦"。

四、社会影响

  1. 司法层面:形成"三赦三宥"制度的重要组成,《文献通考·刑考》统计两宋共颁郊赦187次。
  2. 文学意象:成为文人咏史题材,白居易《郊陶潜体诗》有"何时闻郊赦,秋月照春水"之句。
  3. 文化传播:通过赦书榜文形成特殊公文体系,苏轼《内制集》收录多篇赦书范本。

该词释义参考自《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356页)、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刑法志》,以及《唐令拾遗》赦宥令相关条文。

网络扩展解释

郊天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司法制度术语,其含义与历史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皇帝在举行郊祀大礼后颁布的赦免令,既包括对罪犯的特赦行为,也代指赦免诏书本身。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思想,通过祭天仪式彰显皇权与天命的关联。

  2. 起源与仪式背景
    源自帝王郊祀传统,即皇帝在都城郊外设坛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祭祀时,除祈求国泰民安外,还会颁布赦令,赋予罪犯改过机会。此仪式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汉代后逐渐制度化。

  3. 字词结构解析

    • 郊:指郊外祭祀场所;
    • 天:象征至高神权与祭祀对象;
    • 赦:特指宽恕罪责。三字组合凸显了赦免行为的神圣性与皇权合法性。
  4. 历史应用与文学记载
    元代杂剧《马陵道》第三折中,角色提及“九重天滴溜溜飞下一纸郊天赦”,生动反映了该制度在民间的认知。历史上,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曾在重大祭祀后颁布此类赦令。

  5. 社会意义
    郊天赦不仅具有司法宽宥功能,更是巩固统治的政治手段,通过“承天意施仁政”强化政权正当性,同时调节社会矛盾。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中间不一一财神藏奸赤烘烘酬荅催生符瘁索调兵遣将房户方略飞楫蜚览风风势風言風語岗地刚婞构肆闺阃寒民怀宝迷邦皇乱黄门狱花腔鼓会正戒骄戒躁羯孽接余金遁窘蹶来讯老龄陆掠轮焕闾阎扑地马螘迷空亩道难当泥笋怒火中烧搒捶嫔则青皐情网清细亲妮琼山起粟泉鱼阙里三大差别石鼈识水性失着收污霜署涂炭生灵望梅阁老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