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史台的别称。 唐 王勃 《上从舅侍郎启》:“昨弟 勛 至,奉命以宪臺诗十首垂示,气横霜署,彩洞云扃。” 唐 陈子昂 《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鞠躬霜署,谬覩于天章;逖听钧臺,侧闻於帝乐。” 唐 苏味道 《始背洛城秋郊瞩目奉怀台中诸侍御》诗:“薄游忝霜署,直指戒冰心。”参见“ 霜臺 ”。
霜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引申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霜”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丧也,成物者”,本指寒冷时节凝结的白色冰晶,后引申出“肃杀”“威严”之意;“署”源于《周礼》记载的官署名,指古代官府处理公务的机构。二者结合,“霜署”字面可理解为“肃穆威严的官署”。
二、文化引申义 在历史文献中,“霜署”多代指御史台或司法机构。如《旧唐书·职官志》注:“御史台号霜署,取肃杀之象”,因其职能主监察、弹劾,象征法律如霜之严明。唐代诗人张说《赠赵侍御》中“霜署方腾价,春闱早献名”即以此喻指司法官员的刚正形象。
三、文学意象 该词在诗词中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境。宋代陆游《秋夜读书》有“霜署灯青人未眠”句,既描绘秋夜寒霜覆盖官舍的实景,又暗含官员勤政的肃穆氛围。此类用例强化了“霜署”作为文化符号的审美价值。
“霜署”是古代对御史台的别称,主要用于唐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霜署”由“霜”和“署”组合而成:
文献例证
唐代文人作品中多次出现该词:
相关延伸
御史台在唐代负责监察百官,地位显赫。类似别称还有“霜臺”“宪臺”,均通过自然意象(霜、冰)强化其权威性。
“霜署”是唐代对御史台的雅称,融合了机构职能与文学意象,常见于公文、诗文中,体现古代官署命名的文化内涵。
緥裙标准煤耗率壁障鄙子仓敖餐松啖柏孱孱超登掣纵传书出景淡静大星堆积山分兵把守缝工风观勾销挂耷拐杖估度顾管昏眊家福匠画交隐鹫室克承篮胁雷布类象梁驺李公佐领乾薪舲舟礼容里社六六鱼率陀天院马褥子钤缝青离奇谈怪论邱阜丘轲乞与去时曲泽山栖谷隐时目嘶鸣素餐尸位贪强停阁外胎弯腰捧腹微言大义武教相隋细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