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eral plan] 方针和策略;方法与谋略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方略既定,重在实施
建国方略
(1).计划;权谋;策略。《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齺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 宋 司马光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所治职事皆有方略,或素号繁剧者,兄处之尝有餘暇,气色不动,而众务修举。” 丁玲 《韦护》第三章:“她想不出一个可以惩罚他们的方略。”
(2).兵书。 宋 苏轼 《策别二十》:“於是设武举,购方略,收勇悍之士,而开猖狂之言,不爱高爵重赏,以求强兵之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而方略繁重数百卷,士大夫望洋瞠目,耆宿老将渐尽,其曷以詔后?”
(3).指挥;处置。《后汉书·董卓传》:“君观我方略士众,足办 郭多 不?”《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 狄员外 道:‘买了来家,可怎么方略他?’”《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你且消停,我方略了这两个,再与你説话。”
方略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系统性的策略或整体性的谋划,强调对全局或重大事务的统筹规划。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释义,其详细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根本性的策略与方法
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根本性、方向性的行动纲领。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全盘的计划和策略”,强调其超越具体战术的宏观指导性。例如治国方略、发展方略等用法,均体现对长远目标的顶层设计。
应对重大事务的智谋体系
在古代文献中特指处理军政要务的谋略体系。《汉语大词典》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方,道也;略,谋也”,说明其包含“治国之道”与“用兵之谋”的双重智慧。现代语境中仍保留此特质,如“外交方略”“安全方略”等术语。
本文释义综合参考以下来源:
(因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阅原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代用例或学术研究,建议查阅《辞源》或专业史学著作中关于“方略”的演变的论述。
“方略”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词典解释,其含义可归纳如下:
“方略”指全盘的计划和策略,强调统筹性的方法与谋略。由“方”(方法、计策)和“略”(计谋、策略)组合而成,常见于描述处理复杂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系统性方案。
词源与发展
最早见于《荀子·王霸》:“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脩战备”,指治国治军的策略。宋代苏轼在《策别二十》中将其引申为“兵书”,体现军事谋略的涵义。
使用场景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或《资治通鉴》相关注释。
摈赞卜问不贤菜园材质察辞差数城市群揣己词条大荆丹箓调声叶律短传断发纹身菲林广义相对论基础龟龙过梁国殇海隝候对黄牛妪慧士价藩简报杰人阶序鸡毛救生圈枯筇来岁兰陔老成练达留苦龙表鸾舞密和墨兵内镇盆景牝鸡司旦岂安锵洋清神琼苏入吾彀中山阳会神衣石南水菜说长道短说书先生树种松栋投附县异小广播小矩下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