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指 昆仑山 。传说山上产大禾。《文选·张协<七命>》:“ 大梁 之黍, 琼山 之禾。” 李善 注:“ 琼山 禾,即 崑崙之山 木禾。《山海经》曰:‘ 崑崙 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赉米启》:“ 滍水 鸣蝉,香闻十里, 琼山 合颖,租归十县。”
(2).山名。在 海南省 琼山县 南。《清史稿·地理志十九》:“ 琼山 (县)南 琼山 ,县以是名。”
(3).比喻雪覆之山。《群音类选·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琼山隐隐,银涛滚滚,霎时间封尽青黄。”
“琼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昆仑山
指古代传说中的昆仑山,以产“木禾”著称。据《山海经》记载,昆仑山上的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象征丰饶。
海南琼山县南的山
位于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南部,清代《清史稿》记载“琼山(县)南琼山,县以是名”,即该县因此山得名。
雪覆之山
用于形容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如古诗文中的“琼山隐隐,银涛滚滚”。
人才或富饶的象征
引申为“人才出众、才华横溢”或“富饶美丽的家乡”,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如“琼山合颖,租归十县”。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山海经》《清史稿》等文献或相关词典来源。
琼山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即“琼”和“山”。
“琼”字的拆分部首是“王”,它由12画组成;“山”字的拆分部首是“山”,它由3画组成。
琼山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用来形容山川之美,特指美丽的山景。它出现在不少文学作品中,尤以诗歌最为流传,如白居易的《琼树》。
在繁体中,琼山的写法是「瓊山」。繁体字“瓊”在字形上比简体字“琼”更为复杂。
古代对琼山的写法有多种变化,常见的如「瓊山」、「窮山」、「深山」等。这些写法多用于描述山中奇景或寻常山水。
1. 此地风光秀丽,是一片真正的琼山。
2. 攀登琼山,一览群峰之美。
琼宫、琼楼、琼浆、琼花、琼脂等
美山、秀山、山水、怪石等
平原、草原、沙漠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