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慌失措。皇,通“ 惶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举家皇乱,莫知所为。”
“皇乱”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中曾使用该词:
“举家皇乱,莫知所为。”
意为全家人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皇乱》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皇」指的是帝王,即统治者或最高统治者,特指中国古代的皇帝;「乱」表示混乱、动荡、不稳定等状态。因此,「皇乱」指的是国家或王朝的帝王统治发生混乱、动荡或不稳定的情况。
「皇乱」的部首分别是「白」和「乚」。其中,「白」是汉字中的一个部首,表示「白色」;「乚」是汉字中的一个简化部首,表示「乃」。
根据拆分,「皇乱」的笔画数分别为5画和1画。
「皇乱」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在历史上,中国的一些王朝内部发生过帝王之间的权力争斗、政治动荡和*********乱的情况。这些事件或局势被称为「皇乱」。
「皇乱」的繁体字写法为「皇亂」。
按照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皇乱」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皇」的古代写法为「皇」或「黄」;「乱」的古代写法为「亂」。
1. 历史上的「皇乱」给国家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不稳定。
2. 这个王朝的兴衰与「皇乱」密切相关。
以「皇乱」为组词中的一部分,可以构成一些相关词汇,例如:
1. 皇帝
2. 乱世
3. 乱局
4. 乱政
与「皇乱」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有:
1. 动荡
2. 劫难
3. 劫乱
4. 政治危机
与「皇乱」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是:
1. 太平
2. 安定
3. 和平
4. 稳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