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搒捶的意思、搒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搒捶的解释

亦作“ 搒棰 ”。拷打。《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判度支 杜佑 大索 长安 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輒加搒捶,人不胜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他日又劫一家,执其老嫗搒棰求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搒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棍棒类器具击打的行为,多用于刑罚或拷问场景。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搒”字读作péng,本义为以棍击物,而“捶”则指敲打动作,二字组合后形成双音节动词,强化击打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从词义演变角度观察,《辞源》收录该词时特别注明其常见于古代司法文书,如《后汉书·董宣传》中“搒捶主簿”的记载,即指官吏对下属施行杖刑。这种用法在唐宋律法中仍有延续,如《唐律疏议》规定拷囚时“不得过三度,总数不得过二百”即包含搒捶之刑。

该词在语音发展过程中存在异读现象。《广韵》标注“搒”有“薄庚切”(péng)和“北孟切”(bàng)两种读音,对应不同地域的发音差异。现代汉语普通话统读为péng,但在吴语、粤语等方言区仍保留古音读法。

典型用例可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聊斋志异·田七郎》描写“搒捶惨毒”的场景,生动展现古代刑讯的残酷性。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属罕用词汇,仅见于特定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搒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搒捶”指拷打、杖击,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刑罚或暴力行为。该词也写作“搒棰”,属于同义异形词。

  2. 读音差异

    • 拼音存在两种标注:部分来源标注为bēng chuí(如、2),另一些标注为péng chuí(如、4)。
    • 差异可能源于方言或历史音变,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
  3. 历史用例

    • 《资治通鉴》记载:“辄加搒捶,人不胜苦”,描述唐代对商贾的严酷刑罚。
    • 宋代司马光《涑水记闻》提到盗贼“执其老嫗搒棰求货”,体现其作为逼供手段的用法。
  4. 单字解析

    • 搒:多指用棍棒击打,与“捶”组合强化动作含义。
    • 捶:本义为棒打(如“捶笞膑脚”),后引申为敲击、锻打(如“捶衣”“捶鼓”)。
  5.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需注意语境以避免歧义。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资治通鉴》原文(如、6来源)了解详细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罢任鄙矮尺蠖求伸敕勒术春暄存放倒挫邸馆端一蕃捍反忤风制桂殿兰宫轨距海艘黑漆涸辙鲋怀什黄包车回文印豁口截舌伙勇餬刷交穷佳树驾云精洁警遒积休决命空空如也连波赁仆立朝夕俛眄袍仗拼斗锓本情理难容崎危雀麻群雄逐鹿揉斲软斯金三勤飒瑟绍继势子槊棋台盘筒布彤史通曙头天团丁瓦珑相制现期枭悖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