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脚踏实地的意思、脚踏实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脚踏实地的解释

(1).脚踏稳在地上,常有站稳义。《西游记》第二二回:“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但觉身轻於叶,如堕云雾中,耳畔作风涛澎湃声,约炊许,脚踏实地。” 许杰 《旅途小记》:“而这一只脚之所以能够脚踏实地,而且又正好踏在这一地点的原因,却又因为另一只脚踏稳了地面。”

(2).比喻做事认真踏实。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 康节 曰:‘某何如人?’曰:‘ 君实 脚踏实地人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大古是脚踏实地,你从来本性我须知。” 严复 《救亡决论》:“今夫生人之计虑智识,其开也,必由粗以入精,由显以至奥,层累阶级,脚踏实地,而后能机虑通达,审辨是非。” 袁鹰 《悲欢·飞》:“他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家,不是侃侃议论的空谈家,他是脚踏实地的战斗者。”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脚踏实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脚踏实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双脚稳稳地踩在坚实的地面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实事求是,不浮躁虚夸。这一成语强调务实、专注的态度,常用来形容人在工作或学习中保持稳健、扎实的作风。

词源解析与语义发展

“脚踏实地”最早见于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文中记载司马光治学严谨,“脚踏实地,不敢轻慢”。此处的用法已脱离字面意义,引申为治学态度严谨。明代学者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进一步强调“脚踏实地”是“知行合一”的基础,赋予其哲学内涵。

权威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形容做事踏实认真,不虚浮”。《汉语成语大词典》补充说明其核心在于“注重实际,不尚空谈”,并归类为褒义成语。

语义结构与用法

成语结构为并列式(“脚踏实地”+“地”作补语),语法功能上多作谓语或定语。例如:

文化内涵

该成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务实精神”的推崇。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以“脚踏实地”批判空谈性理的学风,强调“实学”价值。现代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该成语反映了汉语“以具体喻抽象”的典型造词思维。

网络扩展解释

“脚踏实地”是一个褒义成语,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成语结构

三、典故与出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例句与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用法或扩展典故,可参考《邵氏闻见前录》或司马光相关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赐之师冰河时代柴粟昌符朝天一柱香持迟丛育寸禄电石气丰犒锋芒逼人否决胳膊腕子过吹国舅过正河厅后身黄蓍假命讲谟检考矫正贾息祭七集苑宽饶楞伽隶汉路祭棉铃虫偶或圃泽千霜钦能穷绔七贞九烈圈占阒无人声瀼瀼任鄙忍容日角偃月日记本傛傛鋭身塞规删弃煞气申主奢香视远步高双节土包子拓都无辨乌鬓无迹可求香液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