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双节的意思、双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双节的解释

(1).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车服志》:“旌以絳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緋幡,紫縑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餘与旌同。”《新唐书·百官志四》:“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唐 韩翃 《送高员外赴溜青使幕》诗:“人趋双节近,马递百花归。”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緑鬢縈云裾曳露,双节飘颻下仙步。” 唐 王建 《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诗:“ 唐 史头上功第一,春风双节好朝天。”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双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古代仪仗制度和现代节日组合两类解释:

  1. 古代仪仗制度(主要来源):

    • 指唐代节度使兼任刺史时出行使用的仪仗,包含旌旗、符节等特殊标识。《新唐书》记载其形制为绛帛旌旗绘虎纹,配有铜龙首和木盘符节。
    • 后延伸为高官或神仙出行仪仗的代称,如唐诗中“双节飘颻下仙步”即用此典。
  2. 现代节日组合(主要来源):

    • 指两个重要节日相邻或重合的情况,常见于“中秋国庆双节”这类表述,表达双重喜庆之意。但需注意这种用法多出现在现代口语或非正式语境中。
  3. 其他特殊含义:

    • 武术器械“双节棍”的简称(来源),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辨析:古代含义具有明确历史文献依据(如《新唐书》),属规范释义;现代节日组合为引申用法,尚未被权威词典收录。建议学术场景优先采用古代释义,日常交流可根据语境灵活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双节

《双节》一词指的是两个节日同时或相邻地出现在日历上的情况。其中,“双”表示两个,指两个节日;“节”表示节日,即固定日期上的庆祝或纪念活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双节》的拆分部首为“又”和“示”,其中“又”为左手部首,表示足、又或左;“示”是右手部首,表示礻或礼。总共需要4画来写出这个词。

来源

《双节》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即由“双”和“节”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含义是指两个节日同时存在的情况。

繁体

《双节》的繁体写法为「雙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双节》这个词来说,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雙節」。虽然写法有差异,但其含义和现代相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双节》的例句:

1. 欢乐的中秋节和国庆节构成了一个双节的假期。

2. 我很开心,因为明天是一个双节日。

3. 双节使得商家们的生意蒸蒸日上。

组词

与《双节》相关的一些组词有:

1. 双重:表示有两个或存在两方面的,如双重利益。

2. 重节:表示对节日的重视和庆祝。

3. 节庆:表示庆祝或纪念特定节日的活动。

近义词

与《双节》意思相近的词有:

1. 双重节日:具有双重意义的两个庆祝日。

2. 重叠节日:两个节日在日历上部分或完全重叠出现。

3. 同时庆祝:指两个节日同时进行庆祝。

反义词

与《双节》意思相反的词有:

1. 单节:指日历上只有一个节日存在的情况。

2. 异时:指两个节日不同时出现在日历上。

3. 撤销:指取消、终止节日的庆祝活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