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正的意思、过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正的解释

过分;过头。《后汉书·张晧王龚等传赞》:“ 安 储遭譖, 张卿 有请。 龚 纠便佞,以直为眚。二子过正,埋车堙井。” 李贤 注引《孟子》:“矫枉过正。”《晋书·陆机传》:“ 汉 矫 秦 枉,大启王侯,境土踰溢,不遵旧典,故 贾生 忧其危, 晁错 痛其乱。是以诸侯岨其国家之富,凭其士庶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皇祖 夷於黔徒, 西京 病於 东帝 。是盖过正之灾,而非建侯之累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张九成 以为窥议王室之意,至引 高欢 见 魏 政不纲,退结豪杰事,此过正之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纠正偏差时超出了合理限度,导致新的不平衡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过正"指"矫正过度,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常与"矫枉"搭配使用,形成成语"矫枉过正"。

在语义演变方面,《古代汉语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诸侯王表》中"可谓矫枉过其正矣",描述纠正周代分封制弊端时采取的措施过于严苛。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将"过正"注解为"正曲曰枉,正枉过甚则不平",强调适度修正的重要性。

现代用法中,"过正"多用于描述社会改革、政策调整等领域。例如《汉语成语大辞典》指出,该词常比喻纠正错误时采取的手段过分激烈,反而违背了初衷。在语法结构上,可作谓语、宾语,常见搭配有"矫枉难免过正""纠偏防过正"等。

网络扩展解释

“过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过正”指过分、过头,强调超出合理限度或正常标准。例如在纠正错误时用力过猛,导致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出处与演变

  1. 历史文献
    最早出自《后汉书·张晧王龚等传赞》:“二子过正,埋车堙井”,描述纠正偏差时过度的情况()。
  2. 成语关联
    常与“矫枉”连用为成语“矫枉过正”,意为矫正弯曲的东西时用力过猛,比喻纠正错误超过合理限度()。例如《后汉书·仲长统传》提到“矫枉过正之检”。

三、结构与用法

四、示例

  1. 《晋书·陆机传》分析汉朝分封制时提到“汉矫秦枉,大启王侯”,认为过度分封导致新问题()。
  2. 现代用法:如“环保措施过正,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过正”既可作为独立词汇描述“过度”,也是成语“矫枉过正”的核心部分,需根据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全保密半丝半缕悲诧博具播弄彩舟楚剑春搜藂棘稻畦帔丁屐帝匹番异谷变诡越还少恒阳赫然鸿材闳阔耠子挟奸简阔监试借东风惊雷静响捃摘峻直口呆目瞪狂逆焅虐论隲螺蛳偻句麻酱悗夺明公正道纳石失攀龙平赋僻涂颇説畎亩全义屈首荣牒闰变商估煽弄爽心悦目嗉囊逃富讬传五技无头案闲心洗垢索瘢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