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赐之师的意思、拜赐之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赐之师的解释

春秋 时, 秦晋殽 之战, 秦 将 孟明视 被俘。获释时, 孟 谓 晋君 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 秦 果然出兵伐 晋 复仇。又败, 晋 人讥之为“拜赐之师”。见《左传·文公二年》。后因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拜赐之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与历史典故相关,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发兵却再次失败的行为,暗含对不自量力或策略失当的讥讽。

二、典故出处
源自《左传·文公二年》记载的秦晋殽之战:

三、常见误解辨析
需注意部分资料(如)将该成语解释为“尊师重道”,实为混淆。其本义与军事失败相关,并无尊师含义,需以《左传》及权威词典释义为准。

四、用法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评论中,形容因盲目行动导致重复失败的情形,含贬义。例如:“这场贸然发动的战役,无异于拜赐之师。”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拜赐之师

拜赐之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向他人请教、求教,希望得到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指导或帮助。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三个部首,分别是手部首、言字旁、大辶旁。

拜赐之师的笔画总共有14画。具体是:手部首2画,言字旁7画,大辶旁5画。

《拜赐之师》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一文。文中,孔子拜访鲁国大夫叔孙穆子请教礼制,叔孙穆子非常欣赏孔子的品德和学术造诣,因而给予了大力赏赐并授予孔子以上官之职。这个故事成为后世拜求名师教诲的典故。

在繁体字中,“师”字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师”字的写法是“⺀左⺉田右”。

例句:李明因为对数学不懂,主动拜赐之师,找来了数学家李老师帮助他提高数学成绩。

组词:师傅、师兄、师弟、师母。

近义词:求教、请教。

反义词:独立、自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