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主的意思、申主的详细解释
申主的解释
信主,出政而信于民的君主。《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 尹知章 注:“申谓陈用法令。” 王念孙 《读书杂志·管子九》:“ 引之 曰:申读曰信……出政而信於民,故曰信主。”
词语分解
- 申的解释 申 ē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用于记时: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陈述,说明:申述。申斥。申辩。申冤。三令五申。申请。申报。 重复,一再:“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姓。 笔画
- 主的解释 主 ǔ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专业解析
"申主"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理解,均具有典籍依据:
一、指古代祭祀中配享的神主
- 核心含义: "申"在此有"引"、"重"或"再"的意思,"主"指神主牌位。"申主"特指在祭祀时,为陪祭或配享者(通常是祖先的配偶或有功德的臣子)所设立的神主牌位,与正主(主要祭祀对象)的神主相配。
- 典籍依据:
- 《礼记·祭法》及其注疏: 这是理解"申主"最核心的文献。其中提到设立神主的原则,郑玄在注释中明确指出:"祔(fù)者,祔于其祖姑……无则中一以上……申主,谓其妻也。"(意思是:祔祭时,应祔祭于其祖姑……若无祖姑,则祔于高祖以上某位女性祖先……"申主"指的就是其配偶的神主)。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申,重也。重主者,谓妻主与夫主同入庙也。" 这里清晰地表明"申主"是配偶(妻)的神主,是"重"于夫主而设立的配享牌位。
- 古代礼制文献: 历代关于宗庙祭祀、丧葬礼仪的典籍,如《仪礼》、《周礼》的注疏以及后世礼学家的论述中,在讨论祔祭、配享制度时,常会涉及"申主"的概念,用以区分正主与配享之主。
二、作为姓氏
- 核心含义: "申主"也是一个复姓。
- 典籍依据:
- 《通志·氏族略》: 南宋郑樵所著的《通志》中的《氏族略》部分,系统性地收录了古代姓氏。"申主"作为复姓被记录其中,属于"以名(或字)为氏"或"以事为氏"等来源的姓氏之一,表明历史上存在过以此为姓的家族或人物。
- 姓氏考略类书籍: 后世研究姓氏源流的著作,如《姓氏寻源》、《万姓统谱》等,在辑录罕见姓氏时,也常会收录"申主"姓,并可能追溯其渊源(尽管具体源流可能因史料缺乏而难以详考)。
"申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其最主要、最权威的含义源于古代礼制,指在宗庙祭祀中配享的神主牌位,尤指配偶的配享神主,核心文献依据是《礼记·祭法》及其郑玄注、孔颖达疏。其次,"申主"也是一个历史上存在过的复姓,主要记载于《通志·氏族略》等姓氏学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
“申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申主”指“信主”,即施政时对民众保持诚信的君主。其中“申”通“信”(诚信),“主”指君主,强调统治者以信义治国。
-
词源与解析
- “申”在此处并非“申请”之意,而是通假字,读作“信”。
- 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注解:“出政而信於民,故曰信主”,说明该词核心在于君主通过诚信政策赢得民众信任。
-
文献出处
源自《管子·七臣七主》:“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尹知章注“申谓陈用法令”,进一步解释为君主通过明确法令实现治理。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理念,强调君主以诚信为治国基础,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
扩展信息
- 拼音:shēn zhǔ,注音:ㄕㄣ ㄓㄨˇ。
- 近义词可参考“明君”“信君”,反义词如“暴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注释细节,可查阅《管子》相关篇章或王念孙的考据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暗漠百品千条白盛萹薄便换柲邱槽枥城干窗扉丛密登望敌舰端浄韇丸恶相仪费米風火墻风志砆碔戈脚共价宫扇公山关知国士无双鼓劝汗下横倒竖卧歡传家访践藉狡饰积金累玉精金百炼精新靳术硿然昆仑竹累苏积磈流行语緑毛么凤绵蛮内翰泥弓凝铸鬞鬤偶尔迁延岁月情深一往区谋上齿射圃识察讨裁听真颓惰推燥居湿图赞诬秽无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