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国舅的意思、国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国舅的解释

[brothers of empress dowager and empress] 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韦澳为京兆尹,豪右敛手。国舅 郑光庄不纳租,澳絷其主者。—— 唐· 裴庭裕《东观奏记》

详细解释

指皇帝的母舅或妻舅。 唐 裴庭裕 《东观奏记》卷中:“ 韦澳 为京兆尹,豪右歛手,国舅 郑光 庄不纳租, 澳 击其主者。” 光 , 宣宗 母 郑太后 之弟。《旧五代史·萧翰传》:“ 萧翰 者, 契丹 诸部之酋长也。父曰 阿鉢 ……其妹为 阿保机 妻,则 德光 之母也。 翰 有妹,亦嫁於 德光 ,故国人谓 翰 为国舅。”《红楼梦》第十六回:“﹝ 凤姐 ﹞见 贾璉 远路归来……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又 辽 代设大国舅司,以国舅加于官名之上。《辽史·萧文传》:“迁同知 奉国军 节度使,歷国舅都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国舅是汉语中对皇帝母系或妻系亲属中男性成员的特定称谓,属于古代宗法制度下的尊称。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核心释义

指皇帝的母舅(舅舅)或妻舅(妻子的兄弟)。

该词由“国”(指国家、皇室)与“舅”(母之兄弟或妻之兄弟)复合而成,强调其身份与皇权的关联性。例如《宋史·外戚传》中称皇后兄弟为“国舅”,体现其外戚地位。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1. 起源:最早见于唐代笔记,如《酉阳杂俎》载“上(唐玄宗)称阿瞒,呼国舅为崔五”。
  2. 制度化:宋代起成为正式封号,如宋仁宗封母弟李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太师,进封国舅”。
  3. 等级区分:辽代分设“大国舅司”与“小国舅司”,以区别母族与妻族亲属的尊卑。

三、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定义“国舅”为“皇帝的舅父或妻舅”。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详述其历史用例及制度沿革。
  3. 《宋史·外戚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载宋代国舅封爵实例。
  4. 《辽史·百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记录辽代国舅司官职体系。

“国舅”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亲属称谓词,其语义紧密关联古代皇权制度,现代仅作为历史文化词汇存续。

网络扩展解释

“国舅”是中国古代对皇帝外戚的一种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来源与定义

  1. 核心含义
    国舅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男性亲属,即皇帝的母舅(母亲的兄弟)或妻舅(妻子的兄弟)。例如唐代郑光作为宣宗母郑太后的弟弟,即属“母舅”范畴。

  2. 历史文献依据

    • 《东观奏记》记载:“国舅郑光庄不纳租,澳絷其主者”,反映国舅在古代的特权地位。
    • 《辽史》中提到“国舅都监”等官职,说明辽代国舅曾参与政务。

二、延伸含义与用法

  1. 象征权贵阶层
    国舅作为皇亲国戚,常代指地位显赫的权贵,例如成语中隐含其尊贵身份。

  2. 现代网络用法
    在部分网络语境中,“国舅所言极是”被用作调侃,借历史身份抬高说话者或评论者的权威性。

三、典型案例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国舅”并非正式官职,而是基于亲属关系的称号,其实际权力因朝代和皇帝态度而异。例如汉代外戚干政频繁,而明清时期对国舅的约束较严。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查阅《东观奏记》《辽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协背篼贝宫熛起必至博买不当家豁拉不直财帛差分蚩騃赤诛船家垂挂春膏纸大道曲斗队断霭短幸材贰心发紒犯伤凫卢貂鬼庭孤櫂和居鹤觞黄麻环枢降尊临卑剑侠饥冻交切禁暴静乱京牧郡佐腊梨连污罹辜离人冥机闵念毗沙青箱学碁品蠕蠕如新飒然尚玄世博会世间手工业霜吹水电报私了讼訴同号退敌忘昧为别险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