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教民的意思、教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教民的解释

(1).教育人民。《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2). 清 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的 中国 人。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徐特立 《纪念“五四”对青年的希望》:“那时候,不仅外国人在 中国 犯了法可以不受 中国 法律的制裁,就连教民也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为非作歹,法律不敢过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教民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语义演变分析。

  1. 教化民众

    “教民”最早见于儒家经典,指通过礼乐教化引导民众。《论语·子路》载“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此处强调教化对提升民众素质的作用。汉代《说文解字》释“教”为“上所施,下所效”,进一步说明“教民”包含统治者对百姓的教育责任。

  2. 宗教信徒

    清代以来,“教民”特指信仰特定宗教的群体。例如《清史稿·食货志》提及“西洋教民”需登记户籍,反映该词在近代与宗教身份的关联。现代汉语中,此义项多用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语境。

语义辨析

两义项的核心差异在于“教”的性质:前者为“教化”,后者为“宗教”。需结合文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例如《孟子·尽心上》“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属第一义,而《清实录》中“教案”相关记载则属第二义。

(参考来源:汉典、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教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教育人民
    源自《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指通过教化引导民众,强调道德与知识的传播。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体现儒家思想中“教化”的重要性。

  2. 清末对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的特称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教民”指因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而受西方传教士庇护的中国人。部分教民凭借外国势力获得法律特权,甚至参与欺压同胞,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中提到“拳民时代的教民”,徐特立也指出当时教民“仗着帝国主义的势力为非作歹”。这一称呼带有贬义,与义和团运动等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如渴卬望爊煎板户本章编人笔供藏昂柴火钱豺狼横道醇酿打闷棍的意雕篆斗检法物飞鸟图覆是为非弓挂天山攻理工业气压骨软肉酥荷叶杯贺悦和衷花面迦逅角觡角难家廷戒持赳赳桓桓九日九则撧耳揉腮客满苦茗唠叨丽水碌乱盲人扪烛命祭判然不同旗鼓清流轻售山矾水鳝脯上腔尚猷掏火耙天可怜见蜕形拖腔未申吴大伯享鼎象意枭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