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衷的意思、和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衷的解释

[join hands] 和睦同心

同寅协恭和衷哉。——《书·皋陶谟》

详细解释

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下﹞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絃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明史·邹元标传》:“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欲名实之符,莫如添 汉 侍读一员,在厅掌印,与 满 侍读和衷办事。” 蔡元培 《在北大话别会之演说词》:“校中组织很周密,职员办事很能和衷……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事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同心、齐心,强调内心的和谐一致与共同的目标感。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1. 本义:同心同德

    • “和”指和谐、协调,“衷”指内心、心意。“和衷”即指心意相同,思想一致。它描述的是群体成员在情感和意志上的高度统一,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 例如:《书·皋陶谟》有“同寅协恭和衷哉”之句,意为同僚之间要相互敬重、协作恭谨、同心同德。这是“和衷”一词的经典出处,奠定了其“同心”的基本义。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引申义:和睦共处,和谐协作

    • 由“同心”的本义引申,指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合作的状态。强调在相处或共事时,能够互相体谅、协调一致,避免冲突。
    • 例如:形容团队内部关系融洽、合作无间时,可以说“大家和衷共事”。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常用搭配:和衷共济

    • “和衷”在现代汉语中最常出现在成语“和衷共济”中。
    • “和衷共济”意为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共同克服困难)。它形象地描绘了在面临困难或挑战时,众人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情景。
    • 例如:“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和衷共济,共克时艰。” 这个成语高度凝练地体现了“和衷”所蕴含的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来源:《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和衷”一词,源自古典文献,核心在于“同心”。它既指内心的和谐一致(同心同德),也指由此产生的和睦相处、协调合作的状态(和睦共处)。在现代汉语中,它最常以“和衷共济”的形式出现,成为表达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经典用语。其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和谐、强调集体力量的价值观。

网络扩展解释

“和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和衷”指众人心意相合、和睦同心,强调群体内部和谐一致、共同协作的精神状态。该词由“和”(和谐、融洽)与“衷”(内心、心意)组成,字面意为“内心和谐”,引申为团结一致。

二、出处与演变

  1. 经典出处: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传注释为“衷,善也”,即通过礼仪规范使众人恭敬和善。
  2. 后世用法:后多用于形容集体或团队内部的融洽合作,如《明史》中“朝臣和衷”指官员间齐心治国。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字义解析

“和衷”既承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也适用于现代团队协作场景,体现集体智慧与凝聚力。

别人正在浏览...

安忍无亲罢池白沙山辩对臂肩禀饩波涛滚滚藏收柴户茶水秤象大仁电磁炉雕画房幄泛利分风赙补构隟挂剑雚筋核弹河渠后半夜画叉黄铁矿忽搭骄炕嘉植孑黎激令景星靖志金褭蹄绝对零度开怀畅饮孔德灵捷莫高窟幕南昵嬖牛皮胶旆旆麒麟楦青辉起戎弃厌衢鼓肉飞仙入木三木三檐青罗伞深得人心生死相依石林精舍石蜜拖挂限塞咸嘴淡舌小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