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衷的意思、和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衷的解释

[join hands] 和睦同心

同寅协恭和衷哉。——《书·皋陶谟》

详细解释

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下﹞明詔二三大臣,和衷竭虑,力改絃辙,收召贤哲,选用忠良。”《明史·邹元标传》:“臣谓今日急务,惟朝臣和衷而已。”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欲名实之符,莫如添 汉 侍读一员,在厅掌印,与 满 侍读和衷办事。” 蔡元培 《在北大话别会之演说词》:“校中组织很周密,职员办事很能和衷……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事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和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和衷”指众人心意相合、和睦同心,强调群体内部和谐一致、共同协作的精神状态。该词由“和”(和谐、融洽)与“衷”(内心、心意)组成,字面意为“内心和谐”,引申为团结一致。

二、出处与演变

  1. 经典出处: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传注释为“衷,善也”,即通过礼仪规范使众人恭敬和善。
  2. 后世用法:后多用于形容集体或团队内部的融洽合作,如《明史》中“朝臣和衷”指官员间齐心治国。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字义解析

“和衷”既承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也适用于现代团队协作场景,体现集体智慧与凝聚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和衷

「和衷」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相互协调一致。分解部首和笔画可以表述如下:

部首:口(kǒu)

笔画:8画

「和衷」一词源于《论语·为政篇》中的一句话:“言必称和而不拔”。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固定词语。

在繁体字中,「和衷」的写法为「和衷」。

在古时候,「和衷」曾有一种不同的汉字写法,如「知衷」。不过后来,「和衷」的写法逐渐统一,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之一。

以下是一些使用「和衷」的例句:

1. 在团队中,大家和衷共济,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

2. 只有和衷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3. 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衷,总是相互支持。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组词:

1. 和谐:形容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平衡。

2. 共济:形容众人相互合作,共同应对困难。

3. 相互:表示双方或多方之间彼此相对。

以下是一些近义词:

1. 共识: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一致看法。

2. 一致:表示双方或多方之间意见或行动完全相同。

以下是一些反义词:

1. 分歧:指双方或多方之间意见或立场的不一致。

2. 纷争:表示双方或多方之间发生的争执或争议。

总而言之,「和衷」这个词语通过独特的部首和笔画,来源于《论语·为政篇》的一句话。它常用于表达人们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并达成一致的情况。与之相关的词语有和谐、共济等,而近义词有共识、一致,反义词有分歧、纷争。

别人正在浏览...

巴拿马运河卑飞本岛乘黄朱尘邈打得好当铺稻草人的着洞阳对准伏惟赶脚的高弦割宅格掷够意思过却狠戾换岗缓款回乾就湿坚白同异简讨角樽甲札藉不得金谷宴禁毁金选客牀空名告身矿镤连裆裤亮许龙变隆峻谬妄无稽内州平涂皮室兵弃掷蠕蠕三种蛇藨社庙守敌摔丧束胁叹蜡窕儇苕颖绨纨退讬吞声饮泣尪悴委命消煞瑕瑜谿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