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 a victim after beating him unconscious with a club;give a staggering blow] 乘人不备,用棍打昏,掠夺财物。比喻攻击别人且使人无法申辩
(1).用棍棒从暗处猛击行人夺取财物。《红楼梦》第六九回:“ 张华 因有几两银子在身上,逃去第三日,在 京口 地界,五更天,已被截路打闷棍的打死了。”《三侠五义》第七四回:“爷爷救命呵!后面有个打闷棍的,抢了小人的包袱去了。” 清 陶澍 《条陈缉捕皖豫等省红胡匪徒折子》:“据险扼隘,突起抢夺,谓之打闷棍。”
(2).比喻乘人不备,给人以沉重打击。
“打闷棍”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原指用棍棒从暗处袭击行人并抢夺财物的行为。这种袭击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常见于古代或犯罪场景描述,强调趁人不备实施暴力。
该词带有负面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其比喻义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常见,尤其在描述心理或舆论层面的攻击时。
打闷棍是一种俚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无意识或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被击倒、昏迷或失去知觉。
打闷棍的部首是手部(扌)和木(木),共计8个笔画。
打闷棍这个词源于民间,形象地描述了打击坚强人物的一种方式。
繁体字为「打悶棍」。
在古时候,打闷棍是以「打悶棍」的形式书写。
1. 他突然被一脚打闷棍,一下子失去了行动能力。
2. 小偷被警察打了个闷棍,当场晕倒在地。
3. 这个拳击手以秒杀对手的方式打闷棍。
闷棍(mèn gùn)
打闷棍(dǎ mèn gùn)
击倒、昏迷、失去知觉
清醒、有意识、警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