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篆的意思、雕篆的详细解释
雕篆的解释
(1).雕琢文字;写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众妙。” 李周翰 注:“雕篆,谓文字也。”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拣停军人 张花项 ,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
词语分解
- 雕的解释 雕 ā 鸟类的一属,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视力很强,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鹫”):雕悍。一箭双雕。 刻竹、木、玉、石、金属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龙(指善于撰写文章)。雕镌。雕
- 篆的解释 篆 à 汉字的一种书体:大篆。小篆。篆体。篆书。 书写篆字:篆额。 印章多用篆文,故为官印的代称,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篆刻。摄篆。次篆。台篆。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雕篆"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典雅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本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一、 字形本义:雕刻篆字
- 雕: 本义指猛禽(如雕鸟),引申为刻画、镂刻。《说文解字》释为:“鷻也。从隹周聲。鵰,籒文雕从鳥。” 段玉裁注:“假借爲琱琢字。” 指在玉石、金属、竹木等材料上进行精细的雕刻、琢磨。
- 篆: 本义指运笔书写,特指篆书,古代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说文解字》释为:“引書也。从竹彖聲。” 指用毛笔引笔书写,因其形如竹节中引出的笔画,故从竹。也指用篆书字体书写或刻写。
- 合义: “雕篆”二字结合,其最直接、核心的含义是指在器物(如钟鼎、碑石、印章)上雕刻篆体文字。这是一种古老而精细的手工艺,常见于古代铭文、玺印制作等。例如《文心雕龙·练字》中提到:“篆隶相镕,《苍》《雅》品训。”虽非直接使用“雕篆”一词,但体现了篆书雕刻的应用背景。
二、 引申义:雕琢辞章
- 由“雕刻篆字”这一具体技艺引申开来,“雕篆”更常用于比喻刻意雕琢文辞、追求形式华美 的写作行为或风格。
- 这种用法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指过分注重辞藻的修饰、技巧的玩弄,而可能忽略了文章内容的充实、思想的深度或情感的真挚。它强调的是一种人为的、刻意为之的修饰,有时与自然质朴的文风相对。
- 例证:
- 汉代扬雄在反思自己早年辞赋创作时,称其为“雕虫篆刻”,此处的“虫”指虫书(一种美术体篆书),“刻”即雕刻。“雕虫篆刻”后被简化为“雕虫小技”,其核心含义与“雕篆”的引申义相通,都指过分追求形式技巧的小技艺(《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 后世文论中常用此义批评华而不实的文风。如清代文人评论某类作品可能说“徒事雕篆,了无真意”。
“雕篆”一词:
- 本义: 指在器物上雕刻篆体文字的手艺(《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 引申义(常用): 比喻刻意雕琢文辞、追求形式华美,常含贬义,指过分注重辞藻修饰而忽视内容实质的写作倾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5年修订版;参考古代文论传统,如扬雄《法言》)。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提供了“雕”、“篆”二字的本义解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权威收录了“雕篆”词条及其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收录现代常用义项。
- 《法言》(西汉·扬雄著):其中“雕虫篆刻”的表述是理解“雕篆”引申义贬义色彩的重要源头。
-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虽未直接使用“雕篆”一词,但其关于文风、练字的论述提供了相关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雕篆”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文化背景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
雕琢文字或写作
源自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轶材”,指精心修饰文字或文学创作。此意与古代“虫书”“刻符”(秦书八体中的两种字体)相关,原指书写技艺,后引申为诗文写作的雅称。
-
代指辞章或文学作品
如《文选·头陀寺碑文》中“敢寓言于雕篆”,李周翰注直接解释为“文字”,此处强调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特指成体系的文章或著作。
-
古代刺青风俗
宋代《洛阳搢绅旧闻记》记载军人张花项因“项多雕篆”得名,说明该词曾指身体部位的刺花装饰,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用法。
提示:以上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需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文心雕龙》《文选》及宋代笔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暗门襟白玉玺宝摊北海禀单财产粗滞达成道存目击大前提打野胡鼎钟斗鷄台杜酒繁红凤凰翘骨笃孤儿院鼓老骇犀剑汗鳖黑龊龊禾坪轘刑回流江鳐激荡刊行賫志以殁浪喜乐亭大鼓列戍卤菜满爰禡牙明火縻纼平画擗膺潜蛟困凤钱粮档子卿相青圆鹊知风认屐弱毫三条九陌神情自若沈然施化所有主童騃托天误乱闲房想念献善削皮蟹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