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人阴私。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用行舍藏,进退可度,不徼訐以干时,不迁怒以临下。”《后汉书·陈元传》:“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訐为直。”
“徼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拆分
2. 整体释义 组合后表示揭发他人隐私或过错的行为,常见于古代文献。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多指以不当方式揭露他人短处,如《论语》孔注提及的“抄也”语境中,暗含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3. 使用注意
徼讦(jiǎo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监视、观察、纠举。拆分部首是彳(chì)和言(yán),总共有13个笔画。
徼讦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以形容官吏相互监督,以防腐败和行为不端。在古代社会中,徼讦被视为一种道德责任,并且被认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徼讦的繁体字为「徼誡」。
在古代,徼讦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结构保持一致。例如,使用篆书时,徼讦的形状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整体含义并未改变。
1.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徼讦政府的行政行为,确保其合法性。
2. 徼讦制度对于预防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词:监徼(jiān jiǎo,监视)
近义词:监视、监察
反义词:纵容、默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