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粗气壮的意思、胆粗气壮的详细解释
胆粗气壮的解释
谓胆大气盛,无所畏惧。《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我只从昨日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 十三妹 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亦作“ 胆壮气粗 ”。 袁静 《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词语分解
- 胆的解释 胆 (膽) ǎ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唅 )。 装在器物内
- 壮的解释 壮 (壯) à 大,有力,强盛:强壮。壮士。壮心。壮烈。壮美。兵强马壮。 增加勇气和力量:壮胆。壮行(妌 )。以壮声势。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旧作“僮”):壮
网络扩展解释
“胆粗气壮”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胆量大、精神饱满且无所畏惧的状态。以下为详细解析:
-
基本含义
指人在面对挑战或危险时,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毫不退缩。例如秦末项羽的军队因“胆粗气壮”而勇猛作战。该词强调内在的胆识与外在气势的统一。
-
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清代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原文为“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 近义词“胆壮气粗”出自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用法与含义相近。
-
用法与示例
- 多用于褒义语境,描述人在关键时刻的果敢态度,如:“他胆粗气壮地承担了最危险的任务。”
- 造句参考:“面对质疑,她胆粗气壮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胆壮气粗、无所畏惧。
- 反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
-
补充说明
该成语的拼音为dǎn cū qì zhuàng,部分文献也写作“胆壮气粗”,但语义一致。
网络扩展解释二
胆粗气壮是一个中文成语,形容一个人胆子大、气势雄壮,毫不畏惧的样子。下面给你逐个解释这个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胆粗气壮的拆分没有独立的部首,笔画分别为7、10、9。
来源:《胆粗气壮》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宰相世系表》之中,形容当时的唐朝宰相宋璟担任职务以来勇敢果断的决策和作为。
繁体:「膽粗氣壯」是繁体字的写法,表示与简体字相同的意思。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书法中,「胆粗气壮」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整体意思保持一致。
例句:他在陌生的城市里胆粗气壮地探索着。
组词:胆大、气势、雄壮
近义词:气宇轩昂、志得意满
反义词:胆怯、气馁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