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薜萝的意思、薜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薜萝的解释

(1).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2).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薜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汉语词汇,由两种蔓生植物“薜荔”和“女萝”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植物本义与文化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植物本义:

    • 薜: 指薜荔(Ficus pumila L.),桑科榕属常绿攀缘或匍匐灌木。其茎节易生气根,常攀附于墙壁、岩石或树木上。叶片厚革质,椭圆形;其隐花果(俗称“木莲”、“凉粉果”)可制凉粉。在古籍中常被提及,如《楚辞·离骚》:“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引自《楚辞》原文)
    • 萝: 指女萝,一说为松萝(Usnea spp.),属于松萝属地衣类植物,体呈丝状,常悬垂于深山老林的树枝上,如《诗经·小雅·頍弁》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之句(引自《诗经》原文);另一说指菟丝子(Cuscuta spp.),旋花科寄生草本,茎纤细缠绕,黄色或红色。两者皆为依附他物生长的植物。
    • 合称“薜萝”: 泛指这类蔓生、攀缘或寄生的植物,常用来描绘山林幽僻、人迹罕至之地的自然景象,充满野趣。
  2. 文化引申义:

    • 隐士服饰/居所的象征: 源自《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描绘山鬼以薜荔为衣、女萝为带的形象。后世文人将此意象引申,用“薜萝衣”指代隐士的服装,用“薜萝”指代隐士的住所或清幽的隐居环境。如唐代刘长卿《使回次杨柳过元八所居》诗:“薜萝诚可恋”。(引自《全唐诗》)
    • 隐逸生活的代称: 因此,“薜萝”一词逐渐成为隐士生涯、隐逸情怀和高洁志向的代名词。常与“烟霞”并用,如“薜萝烟霞”,形容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如清代文人常以此表达归隐之志。
    • 借指隐士: 有时也直接用来指代隐士本人。

“薜萝”一词,从具体的植物名称(薜荔和女萝),通过文学经典(尤其是《楚辞》)的创造性运用,升华成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思想、高洁情操、山林野趣 的重要意象符号。它既是自然植物的指称,更是文人精神家园的象征。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薜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象的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1.本义解析

2.文学象征

3.文化内涵

薜萝在诗词中常与“烟霞”“丘壑”等意象并列,体现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栖居的向往,如“长揖谢时辈,薜萝道自尊”(宋·林逋)。其幽寂、清冷的特性也暗含仕途失意后归隐山林的寄托。

扩展:薜荔果实可制凉粉(如“木莲冻”),女萝则因《诗经》“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成为依附关系的隐喻,可见两种植物在传统文化中的多元意蕴。

别人正在浏览...

饱计兵兰并州剪成群作队吹苓耳闻眼睹法兰防送卒反射丰神异彩汾阴脽赶不赢鲠烈鬼胡延果子故薮哼哼哈哈驾灵伽楠坚悍见讥肩窝絜清进寇记言积重难返蠲复拘拆句留军列客泪孔揭空凉拉家带口伶夔临危不顾六师抹澡没人米渖迷眼慕侣欧歍品官秦人洞骑扬州鹤三步见方舍本逐末十姓百名霜谷俗靡桃茢铜龙门同气连枝头头涂歌里咏文籥屋乌悟物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