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胶带的意思、胶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胶带的解释

[tape] 用塑料作基材制成的磁带

详细解释

(1).塑料制成的磁带。用于录音、录象或数据记录等。

(2).塑料和胶制成的带状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胶带是一种常见的粘合材料,其定义和特性可从权威汉语词典及专业来源获得如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胶带指"涂有黏性物质的带状材料,用于粘贴或固定物品"。其核心特征包含两点:

  1. 基材为带状物(如塑料、布质、纸质);
  2. 表面覆有黏合剂,通过压力产生粘附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官网介绍

二、词源与结构解析

三、分类与应用场景

依据黏合剂性质及基材差异,主要分为:

  1. 透明胶带(纤维素或BOPP基材):用于办公封装、礼品包装;
  2. 双面胶带(两面涂胶):适用于广告装裱、建材贴合;
  3. 绝缘胶带(PVC基材):电气工程中导线防护;
  4. 医用胶带(低致敏材质):固定纱布或导管。

    来源: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胶粘剂应用手册》行业分类标准

四、技术特性

黏合性能遵循"吸附-扩散-锚定" 三阶段理论,黏附力(( F ))与接触面积(( A ))、黏合剂内聚强度(( sigma ))的关系可表述为:

$$

F = k cdot A cdot sigma

$$

其中 ( k ) 为材料系数,受温度、压力影响。

来源:汉典网《胶带》物理特性解析

五、历史发展

胶带雏形可追溯至1925年美国发明家Richard Drew开发的遮蔽胶带,现代压敏胶带技术则基于1930年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应用突破。中国于1965年实现PVC胶带国产化(《中国轻工业史·化工卷》)。

来源: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史料数据库》胶带技术沿革

网络扩展解释

胶带是一种通过黏合剂实现物体连接或固定的带状材料,其含义和特性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胶带由基材和胶黏剂两部分组成。基材通常为塑料(如BOPP薄膜)、布料或纸张等,表面涂覆黏性物质(压敏胶)。根据汉典解释,它既指用于粘贴物品的黏性塑料带,也包含录音、记录数据等功能的塑料磁带。

二、作用原理

黏合剂通过分子间形成化学键结实现粘合。传统黏着剂以橡胶或动植物成分为主,现代则采用丙烯酸酯等聚合物。温度会影响胶水中丁酯分子的活跃度,从而改变黏性强度。

三、主要类型与用途

  1. 功能分类:包括高温胶带、双面胶带、绝缘胶带等,适用于电子、包装、建筑等行业。
  2. 日常应用:如固定电线、粘贴物品(如举例的功课表)、包装封箱等。
  3. 特殊形态:免刀易撕胶带可直接手撕且不留残胶,常用于物流包装。

四、历史与发展

1928年由美国理查·德鲁发明透明胶带,最初用于汽车喷漆保护,后在大萧条时期拓展到修补衣物、保护易碎品等数百种用途。


以上信息综合了汉典的权威定义、制造工艺及历史背景,如需更完整分类或化学成分可参考相关行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碍面子白矾楼白石飞仙部帖财帑诚力辞避从欲毳幙灯山电子琴东王公飞五丰硠奉为至宝粉扑钢肠雇佣兵役制含水何仙姑怀仁会偶僭赏滥刑碱式碳酸铜家戏霁红紧绷绷斤欘基数侃直宽悯苦会酷烈廓落乐书练染廉顽立懦力争上游镂衢门着民官尼龙袜慓轻仟佰缱绻麒麟殿热地里的蚰蜒壬遁弱步世年四论讼田随趁泰然自得庭论未妨委碎诬谩下女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