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宋濂 《题矫斋记后》:“先生 杨文靖公 之弟子也,立朝大节,足以廉顽立懦,故 文公 以刚毅近仁称之。”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后汉书>十·<范滂传>宜补一句》:“ 滂 母以其子与 李 杜 同祸为幸, 皇甫规 以不得与党錮为耻。 光武 、 明 、 章 尊儒劝学,其效乃尔。得 蔚宗 论赞以悲凉激壮之笔出之,足以廉顽立懦。”
“廉顽立懦”是由“廉顽”与“立懦”两个典故合并而成的成语,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该成语形容高尚的品德能够感化贪婪顽固之人,激励懦弱消沉之辈树立志向,具有劝诫世人追求崇高精神境界的教化意义。
从字词构成来看,“廉”指代廉洁正直的品格,“顽”本义为愚钝,引申为贪婪顽固之人;“立”即树立,“懦”指懦弱无主见者。成语通过并列结构,强调道德力量对两类不同性格缺陷者的感召作用。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此语时称:“伯夷圣之清,柳下惠圣之和,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印证了该成语强调精神典范的跨时代影响力。
现代汉语语境中,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优秀文艺作品或英雄人物事迹的社会教育功能。例如杨伯峻在《孟子译注》中特别指出,该成语体现了儒家“以文化人”的核心思想,其价值在于通过精神感召而非强制手段实现社会教化。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成语属于褒义性质,多用于书面语体,常见于评价具有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或表彰道德楷模的正式文书中。
“廉顽立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ián wán lì nuò,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使贪婪者变得廉洁,懦弱者树立志向。出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源自《孟子·万章下》对伯夷品德的评价。孟子认为,伯夷的风骨能感化两类人: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个人品质的矛盾”(廉洁顽强却面对困难软弱),但主流权威词典均以《孟子》原意为准,强调对他人的激励作用,需注意区分。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古籍《孟子》或现代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邦后剥裂璧玉眵昏出盘丛琐翠云翘调抚对口相声返攻忿恚芙蓉楼干颤关拢顾柯过到海行酣鬯寒进横潢驩喜画意诗情婚室坚成箭笴检素矫旨嗟仰进醵极膳酒堈酒醉济众攫鸟开市寇逼扣盘扪烛叩颡葵花向日林于明德惟馨谋约母胎墓志偏衣迁绵千人一面轻爽人不可貌相上叶势穷力蹙顺口台鼎太上老君天道人事停脱玩神僞説窝缩箫管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