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四部经论的合称。即《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按,《百论》系 提婆 著,另三论均系 龙树 所著。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6*解二·昙鸾》:“内外经籍,具陶文理,而於‘四论’佛性,弥所穷研。”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四论汉语 快速查询。
“四论”是佛教术语,指四部重要的经论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四论包括《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其中《百论》由古印度佛教哲学家提婆(Āryadeva)所著,其余三论均为龙树(Nāgārjuna)所著。这四部论典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核心经典,主要阐述“空性”思想。
历史背景与影响
唐代高僧道宣在《续高僧传》中提到,昙鸾法师曾深入研究四论及佛性理论,可见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四论对汉传佛教的义理发展,尤其是三论宗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次要含义
在非佛教语境中,“四论”偶尔被引申为“四种不同的观点”(如所述),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四论的具体哲学思想,可参考《中观论疏》《大智度论》等注疏文献。
《四论》是一个词语,意指讨论某一问题时所进行的四种推理方式或论证方法。
《四论》的拆分部首是“言”,拼音为“yan”,也可以称为“言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十笔。
《四论》起源于中国古代学术著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辩证思维中。
《四论》的繁体字为「四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例如,旧时写作「四論」「四论」的时候,「言」字的上部会与下部结合得更紧密,形状略有不同。
1.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该运用《四论》的方法进行推理。
2. 他通过《四论》彻底分析了这个议题,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3. 学习《四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组词:辩论、讨论、论证。
近义词:推理、辩证、论断。
反义词:一论、二论、三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