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碱式碳酸铜的意思、碱式碳酸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碱式碳酸铜的解释

化学式cuco3·cu(oh)2。绿色粉末。有毒。为铜表面生锈形成的铜绿的主要成分。主要由*********或硫酸铜与碳酸钠作用制得。可用作颜料、杀菌剂等,还可制烟火、铜盐和镀铜液等。

专业解析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₂(OH)₂CO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化学专业术语规范,其名称解析如下:

  1. 命名构成

    “碱式”表示该化合物含有羟基(-OH)基团,属于碱式盐类;“碳酸”指其阴离子部分为碳酸根(CO₃²⁻)。此命名遵循无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由《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物理与化学性质

    常温下为绿色结晶或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遇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其绿色特征源于铜离子的配位结构,这一性质在《化学化工术语》中被归类为“矿物颜料典型色系”。

  3. 应用领域

    作为铜锈主要成分,常用于古建筑保护及青铜器修复领域。工业上可作催化剂、杀虫剂原料,《无机化合物工业应用手册》记载其高温分解反应可制备氧化铜。

  4. 历史与文化关联

    中国《天工开物》中“铜绿”即指天然碱式碳酸铜,明代已用于绘画颜料制备,相关记载见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

网络扩展解释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铜的碱式碳酸盐化合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性质

  1. 化学式与结构
    化学式为$ce{Cu2(OH)2CO3}$,由铜离子(Cu²⁺)、氢氧根(OH⁻)和碳酸根(CO₃²⁻)组成,呈离子晶体结构。

  2. 物理性质

    • 外观为翠绿色或孔雀绿色粉末,自然界中以矿物“孔雀石”形式存在。
    •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生成铜盐,也可溶于氨水形成铜氨配离子。
    • 密度约3.85 g/cm³,熔点220℃(分解)。

二、生成与分解

  1. 自然形成
    铜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
    $$ce{2Cu + O2 + CO2 + H2O -> Cu2(OH)2CO3}$$。

  2. 热分解
    加热至200–220℃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ce{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三、用途与注意事项

  1. 应用领域

    • 工业:用作颜料、杀菌剂(农药、饲料)、催化剂及烟火制造。
    • 宝石:天然孔雀石可加工为装饰品。
  2. 安全提示
    有毒,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肝肾损伤或鼻黏膜溃疡。需避免吸入粉尘或直接接触。

四、其他名称

又称铜绿、铜锈、铜青或孔雀石。

别人正在浏览...

安度柏子禅剥泐冰梨宾郎鉢盂长念却虑燀热燀业赤牛中尉冲辰忡怛大吵大闹打卦道塲靛草定场白搤吭富于春秋膏车给赐广阔官驾过罗过胜画真儿胡耉回天无力焦脣乾舌骄妒郊扉交战国接骨眼际幸款谢老天拔地莲座立断论治门栏密爱密近拗涩抨章品尝官前门撁索憩燕禳除宂阘申枉示唆收埋丝光棉死将食母太溪同器颓址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