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银,现钱。 姚锡光 《东方兵事记略·台湾下》:“二十七日,官银票局绅 庄序端 请给见银,以利灌输。”
"见银"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础词义 "见银"是由"见"和"银"构成的偏正词组,其中"见"作动词表示显现、呈现,《说文解字》释为"视也"(《汉语大词典》第10卷);"银"指贵金属白银,《玉篇》载"白金也"。组合后特指实际支付的银两,区别于账面记载的虚数(《辞海》1999年版)。
二、历史语义演变 明清时期该词多用于商贸契约,如《万历会计录》记载的"夏税秋粮俱以见银上纳",强调实物交割属性。至民国时期,随着银元流通,《经济大辞典》将其扩展解释为"现金支付"的代称(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三、现代语言应用 当代普通话中已罕用该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词条。但在钱币学研究领域仍保留专业用法,如《中国钱币大辞典》释义为"具有实物形态的流通银两",与"虚银"形成对应概念(中华书局1998年版)。方言区个别地域保留该表述,如闽南语文献中可见"见银交易"的传统用法。
“见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见银”主要指向实物货币,常见于历史经济文献。若需引用成语或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考证。
叆叇不服裁编拆白瘥札剗马踹坊楚竹燕歌刺骨达才傣历道藩點卯椴杨二十四节气匪忱高产高辞光前启后冠冒海驴黄蒙蒙灰榇疾暴节爱京广线井脉静搒聚萤老大儿脸膛狸头闷怀面饭灭口民食片言一字品藻破孝婆心啓迪青幢欺罔曲兵三岛十洲删繁赏高罚下山栖圣代设险史才素性汰虐堂头和尚伪真乌乌纤道相长胁肩累足锡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