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爱的意思、节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爱的解释

谓有操守而又仁爱。 明 吕坤 《与乔聚所抚台书》:“所愿海内臺察尽如老先生,一精白之心,纯惻怛之念,忠诚体国,节爱怜民,山河当无恙,令不肖歌太平以死,亦百年大快活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节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节制、约束自身的行为和欲望来表达仁爱之心。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修身、治国的重要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节: 本意指竹节,引申为节制、约束、节省、法度。在这里主要指克制、约束个人的私欲、行为或耗费。
    • 爱: 指仁爱、慈爱、爱护。既包含对他人(尤其是百姓)的关爱,也包含对自身、对财物的珍惜。
    • 节爱: 将“节”与“爱”结合,意指通过自我约束(节)来体现和施行仁爱(爱)。具体可理解为:
      • 对己: 克制私欲,节俭用度,修养自身品德(这是爱惜自身名誉、才能的表现)。
      • 对人/对民: 在施行仁政、爱护百姓时,不滥用民力财力,懂得节制耗费,以可持续的方式表达关爱。统治者不横征暴敛,官员不奢侈浪费,就是“节爱”于民。
      • 对物: 爱惜财物,不铺张浪费。
  2. 典籍出处与权威解释:

    • 该词在古代典籍中虽非高频词,但其思想贯穿于儒家经典。其核心思想在《荀子·富国》等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 节其流,开其源… 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富国》)

      • 这里强调“节用”、“节流”,即统治者要节制自己的用度(节),才能让百姓富裕(爱民)。这是“节爱”思想在治国层面的体现。 (来源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荀子》)
    • 《汉语大词典》 对“节爱”的释义为:“谓有操守而又仁爱。” 这个解释点明了“节爱”的两个核心要素:内在的品德操守(节)与外在的仁爱之心(爱)的结合。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
    • 《古代汉语词典》 等工具书在解释“节”和“爱”的单独含义时,其引申义项也共同指向了“节爱”所表达的“通过节制来实现爱护”的内涵。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3. 深层含义与应用:

    • 修身层面: “节爱”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准则。它要求个人克制不当的欲望(如贪欲、惰性),保持节俭的美德,以此涵养仁爱之心。一个不能“节”制自身的人,很难真正持久地“爱”人。
    • 治国层面(尤其对统治者/官员): 这是“节爱”思想最典型的应用领域。它要求为政者:
      • 节用爱民: 节省国家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不滥用民力(如大兴土木、频繁征战),体现对百姓的爱护。
      • 节欲养德: 统治者自身要克制享乐欲望,以身作则,才能赢得民心,施行仁政。
    • 普遍意义: 即使在现代,“节爱”思想仍有价值。它倡导一种负责任的关爱方式:爱惜资源(节物)、关爱他人时考虑其承受能力(节扰)、爱护自身需有自律(节欲)。

“节爱”是一个蕴含儒家伦理思想的词汇,意指通过自我节制(约束私欲、节省用度)来体现和施行仁爱(爱护百姓、珍惜财物、修养自身)。它强调内在的约束力是外在仁爱行为的基础和保障,尤其在治国理政中,要求统治者以节俭自律来体现对百姓的关爱。其核心精神在于追求一种可持续的、负责任的仁爱。

网络扩展解释

“节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释

“节爱”指有操守而又仁爱,强调在道德与情感上的双重节制。具体包含:

  1. 道德层面:指人具备坚定的原则和品德(“节”),同时心怀仁爱(“爱”),如明代吕坤在《与乔聚所抚台书》中提到的“忠诚体国,节爱怜民”。
  2. 情感层面:现代延伸为在爱情中保持理性与适度,避免过度沉溺或依赖。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与示例

四、注意事项

需注意古代原义与现代引申义的差异:古代侧重道德操守,现代更偏向情感节制。若需引用文献,建议优先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察敖睨颁历北廊犇濑鞭抶别寝鼻窒不佞大吹大擂大大小小打对仗抵难东閤贰忒耳闻不如面见方辔沸泻岎崯革俗合击黄灿灿虎穴龙潭降贳件子惊悔谨识就僇酒醒急景凋年貜父另起炉竈鳞施龙翰凤雏面伤名地欧亚大陆披襟解带辟盟平浅前脚后脚清凉宫请日犬齿融达入幸丧气鬼三头六证蚀本斯斯文文悚骇帑银填漆跳塔轮铡歪七扭八文妖雾障相差夏羊玺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