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藩的意思、道藩的详细解释
道藩的解释
指铨选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机构。 唐 邵说 《筌蹄赋》:“犹蹄在兔,兔既获而蹄可以忘;犹筌在鱼,鱼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异游道藩者挥 郢 匠之斤,御道枢者削 公输 之墨。”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 藩的解释 藩 ā 篱笆:藩篱。 屏障,保卫:藩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 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藩属。藩国。藩镇。藩邦。削藩。称藩(自称属国)。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道藩”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根据《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的释义,“道藩”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
字面本义:道路的屏障
- “道”指道路,“藩”本义指篱笆、屏障,引申为保卫、捍卫。
- 因此,“道藩”可直译为道路上设置的屏障或关卡。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指代险要的关隘、要塞之地,是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重要军事防御价值的处所。例如,形容某处地理位置险要,是进入某区域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门户。
-
比喻义:道德的屏障/捍卫者
- 这是“道藩”更常用且更具文化内涵的含义。这里的“道”指正道、道德、伦理纲常。
- “藩”取其屏障、保卫之意。
- 合起来,“道藩”比喻维护正道、捍卫道德伦理的人或力量。它指那些在道德上起到表率作用,能够抵御歪风邪气,守护社会良序的人士或精神力量。常用来赞誉品德高尚、坚持原则、守护社会道德的贤达之士。
补充说明与用例:
- 此词在古代文献,尤其是史书、政论或颂扬人物的文章中可见。例如,《后汉书》等史籍中可能用“国之干城,民之道藩”来形容忠臣良将,既指他们是国家的军事屏障(干城),也指他们是维护社会道德伦理的楷模(道藩)。
- 在现代汉语中,“道藩”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或特定历史语境中。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一,对“道藩”一词有明确收录和解释。其编纂由众多语言学家参与,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由于该词典主要为实体书或需订阅的专业数据库,此处提供其官方介绍链接:汉语大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请注意,具体词条内容需查阅词典本身或授权数据库)。
- 《辞源》(第三版):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的权威工具书,《辞源》对“道藩”的源流和古义有详细考释。(官方信息可参考:商务印书馆《辞源》)。
- 古籍用例(如《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在涉及历史人物评价或地理描述时,可能使用该词。具体用例需查阅相关古籍或其点校本、注释本。
网络扩展解释
“道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存在不同解释,具体如下:
一、核心含义
-
古代机构指代
根据等高权威性来源,“道藩”主要指古代铨选人才、考察官吏的机构。唐代文献《筌蹄赋》中提到“游道藩者挥郢匠之斤”,印证了这一职能与官员选拔、考核相关。
-
现代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拆解为“道”(道德准则)与“藩”(护卫),引申为“道德高尚、行为正直且忠诚的人”。这一解释更偏向字面组合的现代演绎。
二、语境差异与辨析
- 历史文献:在唐代及之后的使用中,“道藩”多指向官吏选拔体系。例如张道藩(近代历史人物)的姓名可能受此影响,但需注意“人名”与“词语”的区分。
- 现代误用风险:部分网络资料(如)可能混淆两种含义,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古籍或专业辞书。
三、总结
- 推荐释义:以“铨选机构”为权威解释,适用于文史研究。
- 补充说明:若在非学术语境中遇到“道德典范”的用法,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合理性。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唐代典章制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庵罗鳌掷鲸呿白鼋胞波杯酒解怨缤缤成童嗔目楚都箠辱醇粹赐策刺戟麤快村务酒大笔胆智擣衣石打破砂锅璺到底得天独厚典教锻淬颿颿飞来飞去非时丰奢槅子鬼精灵河堑后条浸假鞠院狂肆兰烬李德裕柳编六先生没成儿配号平白无故屏幛乔性起赛散淡子生活史食干霜白私酝遂迷不窹探玩提味澫澫悟理乡保相思草先觉闲伺崄纵霄盖吸风饮露